【若善健談】「脂」識改變命運?
三十多歲的方先生因持續腹痛不適及眼白泛黃來求診,檢查後發現已經是早期肝硬化。他身形不算胖,但有不良飲食、生活習慣。事實上,代謝性脂肪肝有如隱形殺手,無聲無息地影響著香港三、四成人的健康。它沒有明顯症狀,很多患者是在例行體檢驗血時,發現肝酵素偏高,再進一步做超聲波、肝纖維化掃描及磁力共振等才發現有脂肪肝,問題甚至已惡化為肝纖維化、肝硬化或肝癌。
脂肪肝的確切成因目前尚未有定論,研究顯示,它並非單一因素所致,部分人是先天功能失調,亦有部分人是因後天因素,或是多重代謝問題相互影響的結果。例如胰島素出現抗阻,肌肉細胞無法有效利用葡萄糖,導致血糖升高,胰臟便需分泌更多胰島素,以維持血糖穩定。然而,過量的胰島素會促進脂肪在肝臟內合成及積聚,進一步加劇脂肪肝及胰島素抗阻,形成惡性循環。
腸道不僅影響消化及大腦健康,也可透過腸肝軸影響肝臟代謝。如經常攝取高糖高脂食物,會破壞腸道微生態平衡,影響脂肪代謝,進一步令脂肪肝及胰島素抗阻惡化。當肝內堆積過多脂肪,免疫系統可能會將其視為異物,釋放發炎因子,導致慢性發炎及肝細胞受損。
此外,許多脂肪肝患者同時患有睡眠窒息症。患者因夜間反覆缺氧,產生氧化應激,進一步刺激肝臟發炎,並可能加重胰島素阻抗,加快脂肪肝進展。
由此可見,預防和改善脂肪肝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儘管近年有新藥面世,但目前較有效的方法,仍是減少體內脂肪和調整飲食習慣,並確保每週至少做90分鐘的有氧運動。飲食方面,富含抗氧化物的地中海飲食及天然保健品,或有助改善病情;高能量食物,如白米飯、白麵包及高果糖食物等,應盡量少吃。如果已患有脂肪肝,建議在一年內減少15%至20%的體重。堅持下去,脂肪肝的情況有望在年半至兩年逐步改善。
最後,你只有一個肝,請好好愛惜。若發現肝酵素異常或代謝問題,切勿掉以輕心。「脂」識是否能改變命運,取決於你能否善用知識,調整飲食、增加運動量,維持理想體重,並持之以恆。唯有將知識轉化為行動,才能真正改善健康,重塑未來。
撰文:吳秉英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