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善健談】 濕疹「乒」法
濕疹與過敏體質相關,常被視為「過敏進行曲」的第一步。約八成嬰孩濕疹患者日後會出現其他過敏性疾病,如食物過敏、鼻敏感或哮喘,甚至延續至成年。研究發現,部分濕疹患者,成因是角蛋白基因變異。角蛋白負責維持皮膚屏障功能,當這層屏障受損,皮膚會變得乾燥、容易龜裂,令致敏原更易入侵,引發過敏反應。當皮膚受到刺激,免疫系統會釋放發炎物質,不僅影響皮膚,還可能透過血液影響呼吸道或消化道,擴大過敏反應範圍。
濕疹本身亦會形成惡性循環,皮膚越乾燥,發炎和痕癢便越有可能加劇,孩子因為抓癢進一步破壞皮膚屏障,讓細菌、病毒、致敏原更易入侵,使病情惡化,甚至令皮膚變厚、變硬,增加未來治療的難度。因此,有濕疹切忌「忍」,越早控制,效果越理想。
治療濕疹的重點在於三大基石:修復皮膚屏障、控制發炎和減少刺激。塗抹適合的保濕產品可補充水分並形成保護層,減少外界刺激的影響。發炎是濕疹惡化的主因,許多家長因擔心藥膏的副作用而過早停藥,使子女病情反覆發作。其實,如果按醫生指示使用類固醇藥膏,不但能快速減少發炎,防止惡化,而且出現副作用風險極低。當病情受控後,應逐步轉用非類固醇的抗炎藥膏,以降低復發機會。此外,應避免接觸已知的過敏原,以減少皮膚的過敏反應及復發機會。
從臨床經驗來看,家長的態度對治療效果是關鍵。需清楚知道濕疹是一種慢性疾病,無法短時間內被根治,但透過適當的管理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因此,家長應調整心態,耐心陪伴孩子面對漫長的治療過程。此外,過度干預孩子的日常生活,例如頻繁提醒「不能做這個、不能碰那個」,或會加重孩子的焦慮,長遠影響其心理發展。相反,應該幫助孩子理解,濕疹是可以逐步改善的。當孩子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並對治療方法感到安心時,他們在皮膚癢或乾燥時便會主動塗藥,無需家長時刻督促,減輕雙方壓力。
治療濕疹的關鍵在於及早介入,只要掌握正確方法,濕疹是可控可癒的。家長應保持耐性與信心,讓孩子在支持與關愛中學會管理病情,以正向心態擺脫濕疹帶來的不適與困擾。
撰文:李樹豐醫生
兒科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