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

【若善健談】欲治濕疹 先除心魔

健康
濕疹在兒童中十分常見,成因涵蓋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因素,如天氣轉變、空氣中的致敏物質,甚至是心理壓力。但這壓力不一定是來自學業,也可能源於父母或照顧者對孩子生活細節的過度干預及焦慮,無形中加劇濕疹的反覆發作。

在三十多年診症經驗中,兒科醫生韓錦倫發現不少家長都有不同「心魔」,影響著孩子濕疹的康復進程。第一個心魔,是對西醫及西藥不信任,懷疑副作用多過效用,延誤治療。其實,醫生會根據濕疹的嚴重程度而處方合適濃度的藥物。舉例來說,當嬰兒臉頰的濕疹情況較輕微,通常會率先考慮使用溫和的非類固醇藥膏,以讓家長安心同時亦能較有效地控制病情。

第二個心魔是不認真遵從醫囑塗潤膚產品,卻又聲稱每天都有使用。實情如何,醫生只需測試一下皮膚乾燥程度便可知曉。他們倒是喜歡購買成份不明、沒有科研實證的偏方產品,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第三個心魔是對類固醇聞風喪膽。事實上,外用類固醇的濃度極低,短期使用至炎症受控即可停藥。若家長因恐懼而拒絕使用,便錯失了較有效的消炎手段。第四個心魔是對神醫的盲目迷信。有些家長轉而求助草藥或民間療法,當孩子病情轉差,還誤以為「是排毒,發出來就好了」,殊不知這可能是細菌感染或藥物敏感的反應。

戒口是第五個心魔,有些家長深信牛肉及海鮮等會誘發濕疹,在香港嚴禁孩子進食,然而奇妙的是,去日本旅行看到和牛及刺身,卻又「特赦」孩子大快朵頤,前後矛盾到令人摸不著頭腦。除非經醫學檢測確診對某種食物過敏,否則濕疹患者應維持均衡飲食,過度戒口會令營養失衡,影響發育成長。

本可以簡單處理的濕疹,卻因種種心魔而變得久醫不癒。我經常用這個比喻來勸籲家長:若家中失火,你會不會因為怕弄濕家具而不滅火?當然不會!那麼孩子的皮膚正處於發炎起火狀態,就該果斷用藥,令炎症之火熄滅,之後再慢慢修復保養。而致敏原誘發濕疹,就好比有訪客來你家吸煙,導致家中失火,你會怎麼做?當然是禁止他吸煙,甚至不允許他再踏入家門。從源頭杜絕風險,才是治療濕疹的長遠之道。

治療濕疹的法則相當簡單,只有ABC三字:避開致敏原(Avoidance)、重建皮膚屏障(Barrier)、以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及非類固醇(Calcineurin Inhibitors)藥物消炎,再配合潤膚產品及中醫湯水作調理保養。

切記,若不破除心魔,便如同拿著滿滿的水桶卻遲遲不肯滅火,任由孩子的皮膚在紅腫乾癢的火海中不斷受煎熬。醫生能做的,是提供有效工具與專業指引;家長能做的,就是積極配合治療。正所謂:「醫得早,醫得好。斷尾唔斷尾,完全靠晒你!」

 

撰文:兒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