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男子動脈狹窄恐中風 常食2種通血管食物 毋須手術逆轉中風危機
廣告
血管健康有時可以靠飲食改善。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男病人因經常感到頭暈而就醫,檢查發現頸動脈狹窄,中風風險大增。由於病人不欲接受「通波仔」手術,醫生故建議事主多食用2款食物,事隔1年後果然發現病人的動脈厚度減少,中風機會亦隨之回復正常水平。
男病人動脈收窄恐中風 怕副作用拒做手術
台灣腎臟科專家江守山於當地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病例,指該位病人因頭暈問題久治不癒,求醫後被醫生安排接受頸動脈內皮厚度檢查,結果顯示頸動脈厚度增加,動脈變得狹窄,同時意味著中風風險大增。醫生當時建議事主接受「通波仔」手術,然而病人卻因擔心手術風險而拒絕,故此向江醫生尋求其他解決方法。
醫生建議多食2種食物 持續1年逆轉中風危機
江醫生了解病人經歷後,決定建議對方多食用黑蒜和洋蔥。他指根據2018年美國心臟科醫學會官方期刊有關研究,這些蔥屬蔬菜有助於改善頸動脈厚度。病人遵循建議每天食一顆黑蒜、每隔日食半碗洋蔥,一年後頸動脈厚度果然減少,血流更為順暢,頭暈情況也得到改善,暫時亦毋須接受手術。
江守山強調病人仍需定期覆診,但健康飲食同樣重要。他指洋蔥富含多種營養素,每100克僅含42卡路里,且含有鉀,有助於控制血壓;此外洋蔥中的槲皮素是一種類黃酮化合物,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有助於保持血管彈性,甚至具有抗癌作用。
11大中風高風險人士
不少危險因素可導致中風,若屬以下類別的人士,應提高警覺,及早預防:
- 家族中有中風病歷
- 55歲以上人士,年紀越大,機會越高
- 高血壓:七成中風的發生與血壓高相關
- 血膽固醇過高: 增加動脈粥樣硬化以致腦血管收窄的機會
- 吸煙:增加中風的機會,男性為3倍,女性為4.7倍
- 糖尿病:令中風機會增加4倍 肥胖 心血管疾病:曾患心肌梗塞, 心房纖顫的病人, 中風機會大大提高 腦血管瘤或腦血管壁過薄:出血機會相對為高
- 小中風:即「短暫腦缺血」(TIA): 徵狀與中風相似,但時間短暫,持續約2至15分鐘,不會超過24小時
- 酗酒
7大中風先兆
大部份中風前均無先兆。由於中風的影響可極為深遠,當出現下列警告訊號時,要立即延醫診治,以減低中風的後遺症:
- 言語不清或說話表達出現困難
- 一隻手臂、腳或半邊臉突然發生短暫的麻痺、軟弱無力或癱瘓
- 視線突然模糊或一隻眼睛看不清楚
- 突發性的劇烈頭痛
- 身體平衡及手腳協調出現困難、或突然無故倒下
- 無故頭暈或昏厥 可能出現失禁
小中風的徵狀與中風一樣,但只持續數分鐘便消失,而無遺留永久殘障,病人可有一次或數次的小中風,這可能意味真正中風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