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茶 食譜 牛蒡茶食譜|清熱排毒紓緩經期不適 5款牛蒡茶食譜推介 每日2杯緩解便秘久坐者必飲

牛蒡茶食譜|清熱排毒紓緩經期不適 5款牛蒡茶食譜推介 每日2杯緩解便秘久坐者必飲

飲食營養

廣告

牛蒡又稱「東洋參」,是一種根莖類食材,在中醫與養生領域備受推崇。其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利水、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常被用來改善便秘、水腫及皮膚問題。牛蒡富含膳食纖維與菊糖,既能幫助腸道健康,又能增添飲品風味。以下介紹5款以牛蒡為主的食譜,並提供牛蒡的功效、食用宜忌等資料供大家參考。

1. 牛蒡紅棗水

所需材料

  • 牛蒡 1根(約200克)
  • 紅棗 6顆
  • 清水 1.5公升
  • 枸杞(可選) 10克

製作方法

  1. 牛蒡洗淨去皮,切成薄片;紅棗沖洗乾淨並剪開去核。
  2. 將牛蒡與紅棗放入鍋中,加入1.5公升清水。
  3. 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煮25分鐘。
  4. 若加枸杞,可在最後5分鐘放入。
  5. 熄火後靜置5分鐘,過濾後即可飲用。

功效

健脾補氣、促進消化、清熱排毒,適合腸胃不適或氣血不足者。

飲用宜忌

  • 適合:便秘者、皮膚暗沉或疲倦人士。
  • 不適合:脾胃虛寒或腹瀉者,因牛蒡性偏涼,過量可能加重寒症。

2. 牛蒡薑茶

所需材料

  • 牛蒡 1根(約150克)
  • 老薑 3片
  • 紅糖(可選) 適量
  • 清水 1公升

製作方法

  1. 牛蒡洗淨去皮切片,老薑刷淨切薄片。
  2. 將牛蒡與薑片放入鍋中,加入1公升清水。
  3. 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20分鐘。
  4. 若喜歡甜味,可加入紅糖攪拌至溶解。
  5. 熄火後焗5分鐘,過濾即可飲用。

功效

溫中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排毒利水,特別適合手腳冰冷或秋冬飲用。

飲用宜忌

  • 適合:體寒者、經期不適或水腫人士。
  • 不適合:熱性體質或易上火者,避免過量因薑性溫熱。

3. 牛蒡山楂湯水

所需材料

  • 牛蒡 1根(約200克)
  • 山楂乾 15克
  • 陳皮 5克
  • 清水 1.5公升

製作方法

  1. 牛蒡洗淨去皮切片,山楂乾與陳皮用清水沖洗。
  2.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1.5公升清水。
  3. 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煮30分鐘。
  4. 煮至湯色變深,熄火靜置5分鐘。
  5. 過濾後可熱飲或冷藏飲用。

功效

消食健脾、清熱降脂、排毒養顏,適合飲食過量或血脂偏高者。

飲用宜忌

  • 適合:消化不良、油膩飲食後或皮膚粗糙者。
  • 不適合:胃酸過多或胃潰瘍患者,因山楂可能刺激胃部。

4. 牛蒡菊花茶

所需材料

  • 牛蒡 1/2根(約100克)
  • 菊花 10克
  • 枸杞 10克
  • 清水 1公升

製作方法

  1. 牛蒡洗淨去皮切片,菊花與枸杞用清水沖洗。
  2. 將牛蒡放入鍋中,加1公升清水,大火煮沸。
  3. 轉小火煮15分鐘後,加入菊花與枸杞。
  4. 再煮5分鐘,熄火焗5分鐘。
  5. 過濾後即可飲用,清爽解暑。

功效

清熱解毒、明目養肝、促進腸道健康,適合長期用眼或上火者。

飲用宜忌

  • 適合:電腦族、眼睛疲勞或便秘人士。
  • 不適合:體寒虛弱或月經期間女性,避免過涼傷身。

5. 牛蒡綠豆湯

所需材料

  • 牛蒡 1根(約200克)
  • 綠豆 50克
  • 冰糖(可選) 適量
  • 清水 2公升

製作方法

  1. 牛蒡洗淨去皮切片,綠豆浸泡1小時後洗淨。
  2. 將牛蒡與綠豆放入鍋中,加入2公升清水。
  3. 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煮40分鐘。
  4. 若喜歡甜味,可加入冰糖攪拌至溶解。
  5. 熄火後靜置5分鐘,可連料飲用或過濾。

功效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潤膚排毒,適合夏季或水腫體質者。

飲用宜忌

  • 適合:熱性體質、水腫或皮膚痤瘡者。
  • 不適合:脾胃虛寒或消化不良者,因綠豆與牛蒡性涼,過量易傷脾胃。

揀牛蒡不宜太乾身 長期不用宜切片保存

選購牛蒡時,應挑選外皮光滑、無斑點、質地堅硬且不過於乾枯的根莖,粗細均勻者營養更佳。新鮮牛蒡帶有泥土氣味,顏色呈深褐色,避免選擇發軟或有異味者。保存時,可用報紙包裹放入冰箱冷藏,保持濕度避免乾燥,約可保存2-3週;若長期不用,可切片曬乾密封存放,延長保存期限。

牛蒡助清熱解毒 配搭紅棗或薑更養生

牛蒡以清熱解毒、健脾利水、促進新陳代謝的特性著稱,富含膳食纖維與菊糖,有助改善腸道健康、排毒養顏及調節血脂。其好處包括緩解便秘、水腫及皮膚問題,特別適合久坐者、飲食不規律或水腫體質人士飲用。然而,因其性偏涼,脾胃虛寒、易腹瀉或體質虛弱者應適量攝取;孕婦及經期女性也需謹慎,避免過量影響身體平衡。建議一般人每日飲用1-2杯,搭配溫性食材如紅棗或薑,既能養生又不傷身。

牛蒡皂素益處多

另外,營養豐富的牛蒡在泡水之後會滲出汁液,裡面含有一種名為「皂素」(saponin)的成分;它可以抑制油脂分泌,保護皮膚,另外它還可以提升免疫力抵禦感冒,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四肢末梢神經冰冷,甚至有助吸走體內膽固醇及脂肪並將其帶走。

皂素是牛蒡根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菌與促進代謝等潛在益處。要提高牛蒡裡面的皂素含量,建議可從以下重點著手:

1.選擇優質原料

  • 新鮮牛蒡根:新鮮的牛蒡根含有較高濃度的皂素,因為隨著儲存時間延長,皂素可能因氧化或分解而減少。挑選外皮完整、無霉變的牛蒡根。
  • 帶皮使用:皂素主要分佈在牛蒡根的外皮附近,因此保留外皮(僅徹底清洗)比完全削皮能保留更多皂素。
  • 成熟度適中:選擇生長成熟但不過老的牛蒡根,因為過老的根部可能纖維化,皂素含量相對降低。

2.處理方式

  • 適度烘焙:將清洗乾淨的牛蒡根切片後,以低溫(約60-80°C)烘乾或輕微烘焙,能濃縮皂素並提升風味。過高溫度(超過100°C)可能破壞皂素結構,因此應避免高溫烘烤。
  • 發酵處理:研究顯示,發酵可增加牛蒡中某些活性成分(如多酚和皂素)的釋放。可以嘗試將切片牛蒡根以天然酵母發酵數天,再乾燥製茶,這樣可能提高游離皂素的含量。
  • 細切或磨粉:將牛蒡根切成薄片或磨成粗粉,增加表面積,有助於皂素在沖泡時更充分溶出。

3.沖泡技巧

  • 適當水溫:使用80-90°C的熱水沖泡,避免沸騰的100°C水,因為過高溫度可能使皂素部分降解。溫水能更好地萃取皂素並保留其活性。
  • 延長浸泡時間:將牛蒡根浸泡10-15分鐘(比一般茶長一些),讓皂素有足夠時間溶解到水中。你也可以用小火慢煮5-10分鐘,進一步提高萃取效率。
  • 多次萃取:第一次沖泡後,牛蒡根仍含有殘餘皂素,可進行第二或第三次沖泡,合併茶湯以充分利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