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 大管家 熱水壺煲底「起沙」煲水易有菌 專家教清潔水壺簡單5步 附4大保養貼士去污除異味

熱水壺煲底「起沙」煲水易有菌 專家教清潔水壺簡單5步 附4大保養貼士去污除異味

家居

廣告

熱水壺一般只用作煲滾水清,容易予人不易弄髒感覺,可能令人疏於清潔。事實上不少人都遇過電熱水壺煲底「起沙」情況,又或者是發現水壺內傳出難聞氣味,令人懷疑會否是自來水不潔所致。對此,香港消委會就曾拆解煲底「白沙」真身,有電器大廠亦曾講解正確水壺清洗方法,當中要用到的清潔劑容易買到之餘亦不怕污染熱水壺。
家居 大管家 熱水壺長期不洗煲底易累積水垢。(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熱水壺長期不洗煲底易累積水垢。(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家居 大管家 熱水壺長期不洗煲底易累積水垢。(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熱水壺長期不洗煲底易累積水垢。(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熱水壺長期不洗 煲底易「起沙」

熱水壺長期不洗容易累積污垢。有網民就曾表示發現電熱水煲底部出現白色「沙粒」,用手指一「捽」就發現污垢呈乳白色,擔心飲用該水壺煲滾的熱水會影響健康。有網民就認為「沙粒」實為水垢,大可用抹布抹走,又或者在水中加入小量醋再煲水即可去除。

針對「沙粒」真身,消委會曾解釋指香港自來水內含有各種礦物質,水煲滾後出現沉澱物實屬正常,而無論水煲內膽採用甚麼物料,在使用一段時間後一樣有可能出現白色或鐵鏽色的沉澱物。消委會就建議市民可將經稀釋及隔渣的檸檬汁,又或者白醋放入煲中浸泡數小時,如污漬持續甚至有異味則應該停止使用。

水垢累積易養菌

關於熱水壺水垢的潛在風險,台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曾表示,飲用由有水垢的熱水壺煲滾的熱水導致腎結石的機會微乎其微,但水垢累積就有機會令熱水壺內部不再光滑,從而增加清洗難度,細菌亦會更易滋生,故提醒熱水壺如一段時間未有使用,再用時務必徹底清潔一次。

電器大廠教5步洗熱水壺

對於如何處理熱水壺底部水垢,電器大廠「法國特福」(T-fal)就曾分享一個方法處理,步驟亦相當簡單:

1.在電熱水壺內加入「最大容許水量」的水:例如一電熱水壺最多可裝入1公升的水,那就把水加到1公升處。
2.在水中加入1大匙約15公克的檸檬酸(可用約100毫升的醋取代)攪拌一下。

3.將壺內的水加熱至沸騰後,靜置1小時。
4.把壺內的熱水倒掉,接著再次加入最大容許量的水,重複步驟3,將殘留的檸檬酸味道去除。
5.倒掉壺內的熱水後,用平常慣用的清洗方式,將電熱水壺清潔沖洗乾淨即完成。

另一日本電器品牌「象印」亦曾拆解洗熱水壺方法,同樣是在水中加入檸檬酸,再利用產品的清洗模式(長按沸騰鍵3秒以上)洗機,經過1.5至2小時即可完成。

電熱水壺4大保養貼士

  • 建議每2、3個月洗機一次。
  • 清潔熱水壺後要徹底過水,避免清潔劑殘留。
  • 清洗內膽的檸檬酸亦可用醋或檸檬汁代替。
  • 如果內膽污垢過多或功能異常就應該換機。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