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便秘|小朋友多日無大便?兒童便秘原因/症狀/改善排便指南
廣告
小朋友連續幾天沒有排便,或排便時用力過度、滿面通紅,這是便秘嗎?兒童的排便頻率與成人不同,且受飲食、生活習慣、心理因素影響。兒科專科林嘉儀醫生為大家講解兒童便秘症狀、成因及治療方法,幫助家長正確應對孩子的腸道健康問題。
判斷兒童便秘的3大指標
港童便秘情況普遍,有研究顯示香港一至兩成小學生出現便秘,六歲以下小朋友有接近三成出現便秘,甚至早於嬰兒期都有機會出現便秘,若孩子的排便情況符合以下特徵,便可能是便秘:
- 六個月內,大部分時間排便次數少於每週3次
- 大便乾硬、大塊或呈顆粒狀
- 排便時需費力,甚至感到疼痛
家長可以留意小朋友大便形態從而了解有沒有便秘問題,大便的形態可以參考Bristol Stool Chart圖表,如果大便常常呈第一型或第二型的狀態,便有機會屬於便秘,有部分小朋友肛門可能因排便受損,導致大便有血絲。
家長還可以透過蛛絲馬跡以判斷小朋友有沒有便秘問題,部分便泌的小朋友,因為排便感到痛楚而忍住不肯排便。情況持續可能會導致大便積聚於直腸,導致大便滲漏或肚脹。有部分亦都可能因為肚脹或間歇性肚痛,導致胃口差。
影響孩子排便的因素
1.飲食與水分攝取不足
- 缺乏膳食纖維:如水果、蔬菜、全穀類攝取不足
- 水分補充不足:尤其是轉換配方奶或開始進食固體食物的嬰幼兒
2.心理因素影響
- 曾因排便疼痛而產生恐懼,進而抗拒排便
- 上學期間害怕向老師請假,長時間忍便
- 不習慣在陌生環境如學校、外出場所排便
幫助小朋友建立規律如廁習慣,以免長期忍便。
3.缺乏運動
運動有助於腸道蠕動,香港的孩子因課業壓力、長時間久坐,容易導致腸道運動減少,影響排便。每天安排戶外活動或輕度運動,促進腸道健康。
4.藥物影響
某些藥物,如補鐵劑、止痛藥可能會影響腸道蠕動,導致便秘。解決方法:若服用這類藥物後出現便秘情況,應諮詢醫生調整劑量或改善飲食。
5.罕見疾病
較罕見的便秘原因包括先天性腸道疾病(如赫希普林病)、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等,若便秘情況長期未改善,應求醫檢查是否有潛在疾病。
從3方面入手 改善兒童便秘
1. 改善飲食習慣
- 多攝取水分:有些孩子不喜歡喝清水,可在戶外活動、遊戲時鼓勵飲水
- 選擇富含纖維的食物:
- 蔬菜:紅蘿蔔、南瓜、菜心
- 水果:橙、蘋果、香蕉、西梅
- 全穀類:全麥麵包、糙米
2.培養如廁習慣
飯後1小時為最佳排便時機,可陪小朋友去廁所,小朋友未必需要真的大便,讓身體習慣如廁的規律節奏,如廁時可放鬆心,另外,引導孩子察覺便意,避免習慣性忍便。
3.必要時以藥物輔助
乳果糖可幫助軟化糞便,較嚴重個案可能需要灌腸治療,應由醫生評估後進行。如便秘持續超過6個月,或孩子出現嚴重腹痛、大便帶血,應立即就醫。近年來,研究顯示補充益生菌可能有助於調節腸道菌群,改善便秘。但不同種類的益生菌效果因人而異,家長應先諮詢醫生意見,再選擇適合的益生菌產品。
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