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塞|過年飲食不當恐致腹膜炎? 腸梗塞症狀、治療及預防方法一覽
廣告
農曆新年是華人重要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團聚享受豐盛佳餚。然而,節日期間的飲食不當可能引發腸梗塞(intestinal obstruction),導致腹脹、腹痛、嘔吐,嚴重時甚至造成腸臟破裂、腹膜炎或腸臟壞死,不可輕忽。外科專科張宗揚醫生為大家解析腸梗塞的成因、症狀、治療方式,並提供有效的預防措施。
腸梗塞是什麼?嚴重恐致腹膜炎!
腸梗塞(腸阻塞)是指腸道因異物、腫瘤或腸道蠕動障礙等因素導致阻塞,使食物與腸氣無法正常通過,進而引起腹脹、腹痛、嘔吐等不適。嚴重時可能導致腸臟缺血壞死,甚至引發腹膜炎,必須及早就醫。
腸梗塞的主要成因
腸梗塞的成因可分為機械性和功能性兩大類:
1.機械性腸梗塞
這類阻塞是因為腸道內外的物理因素導致,例如:
- 糞石堆積:食物殘渣與腸內物質凝結成硬塊,造成堵塞;
- 腫瘤:腸內腫瘤或外部腫瘤壓迫腸道,影響正常通行;
- 腸道粘連:多發生於曾接受腹部手術的病人,腸道可能因手術後形成纖維粘連,導致阻塞;
- 疝氣:腸道受到壓迫或擠壓,影響通暢度。
2.功能性腸梗塞
功能性腸阻塞則與腸道蠕動異常有關,常見原因包括:
- 術後腸麻痺:外科手術影響腸胃蠕動,使腸道無法正常推動食物;
- 腸胃炎: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腸道發炎,影響蠕動功能;
- 藥物影響:某些止痛藥或鎮靜劑可能導致腸蠕動減弱。
過年高發!糞石型腸梗塞的危險因素
糞石型小腸梗塞在農曆新年特別常見,因為人們在節日期間經常攝取高纖維或難消化的食物,如:
- 花菇、年糕、湯圓、糯米類食物
- 乾貨食品:魷魚絲、肉乾、臘肉
- 高纖維蔬菜:芹菜、竹筍、海帶、香菇、地瓜
高危人群
以下族群特別容易因食物阻塞腸道,應格外留意:
- 老年人:因腸道蠕動功能衰退,且牙齒狀況影響食物咀嚼能力,增加梗塞風險。
- 曾接受剖腹手術者:腸道可能因術後粘連而變窄,較容易因食物卡住形成梗塞。
腸梗塞的症狀有哪些?何時該就醫?
如果出現以下腸梗塞症狀,應立即就醫:
- 腹痛、腹脹
- 嘔吐(尤其是黃綠色膽汁)
- 無法排便或放屁
醫師會根據症狀安排X光、電腦斷層掃描(CT)來診斷,治療可能包括禁食、靜脈點滴補充營養,並可能需要插入鼻胃管以減少腸道壓力。若為糞石型腸梗塞,通常需進行手術清除堵塞物。
兒童腸梗塞:家長要注意的訊號
小朋友也可能發生腸梗塞,較常見的原因包括:
- 吞入異物(如玩具、硬幣)
- 腸扭轉或腸套疊
- 腹股溝疝氣
嬰幼兒特別需要警惕!若6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突發性劇烈哭鬧,持續數分鐘且無法安撫,並且疼痛發作頻率越來越短,應高度懷疑腸套疊,務必及時送醫。
若兒童腸梗塞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腸破裂、腹膜炎、敗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預防腸梗塞?過年期間健康守則
為了減少腸梗塞的風險,建議遵循以下健康飲食與生活習慣:
1.避免高風險食物
- 少吃難消化的高纖維食物(如竹筍、芹菜、香菇)
- 避免過量攝取糯米類食品(如湯圓、麻糬、年糕)
- 乾貨食品應適量進食(如魷魚絲、肉乾)
2.細嚼慢嚥,避免狼吞虎嚥
- 充分咀嚼食物,減少腸道負擔,提高消化效率。
3.多運動促進腸道蠕動
- 避免久坐不動,建議飯後散步或做些輕鬆運動。
4.補充足夠水分
- 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預防便秘,維持腸道健康。
5.若出現腸道不適,應及早就醫
- 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或通便劑,應尋求專業醫療建議。
腸梗塞會自己痊癒嗎?
輕微的功能性腸梗塞可能透過調整飲食和適度運動自行改善,但 機械性腸梗塞(如糞石或腸道粘連)通常需要醫療介入,建議及早就醫
腸梗塞與便秘有何不同?
便秘是指 糞便排出困難,但仍有通過腸道的可能,而腸梗塞則是 完全阻塞腸道,伴隨腹痛、嘔吐、無法排氣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腸臟壞死,風險更高。
如何降低長期腸梗塞復發的風險?
避免高風險食物(高纖難消化食物)、維持規律作息與運動、定期腸胃檢查,監測腸道健康
圖片來源:設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