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高血壓藥物治療5大迷思 5種常用藥副作用一覽 少數患者需以手術降血壓

心臟健康
高血壓患者中90%屬於原發性高血壓,一般發病均無特別成因,主要與一些高風險因素有關,如:年老、過胖、缺乏運動、吸煙喝酒、糖尿病、進食高鹽食品、生活壓力或家族遺傳等,主要透過藥物治療,以下有幾項關於高血壓藥物的迷思,將逐一為大家拆解。

高血壓患者5大生活注意事項

  • 定期量度血壓;
  • 均衡飲食、少吃含高鹽、高脂、高膽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及水果;
  • 戒煙、少飲酒和限制咖啡因的攝取量;
  • 適量運動,保持適當體重,過重人士應注意體重控制;
  • 充份休息、避免過勞、保持心境開朗。

當確診高血壓後,病人應依醫生指示每天按時服藥以控制血壓,不能擅自停藥或更改藥物、劑量或用藥次數,儘量在每天同一時間用藥。

閱讀更多:2類高血壓成因大不同

藥後血壓已經回復正常,為什麼還要每天服藥?

高血壓並不是一種可以通過服藥「治癒」的疾病,最多只能「控制」病情。高血壓藥物的作用在於幫助病人將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但藥效一過,血壓就會恢復到原來的高水平。因此,醫生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病人:千萬不要擅自停藥或減少藥量!不按時服藥,長期血壓偏高會導致血管硬化,增加心臟的負擔,長遠更可能會引發心衰竭、心律不正(如心房纖顫)、腎衰竭等問題,甚至增加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影響身體多個器官,因此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為什麼醫生會處方好幾種藥物給我?

控制血壓的藥物種類繁多,不同藥物具有不同的藥效,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開出相應的藥物,甚至可能會搭配幾種藥物一起治療。這些藥物大致可分為五至六個主要類別,而最常使用的高血壓藥物主要有以下四種:利尿劑 (Diuretics)、β受體阻斷劑 (Beta-Blocker)、鈣拮抗劑 (Calcium Channel Blocker)、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ACEI)。

高血壓常用藥物和副作用

通常在服藥初期,病人可能因血壓突然下降而感到疲倦不適,尤其是那些服藥前血壓基數較高的患者感受會更明顯,常見的高血壓藥物及其可能的副作用:

  1. 利尿劑(Diuretics):可能導致電解質失衡,例如低鉀血症,並引起頻尿、口乾、疲倦等症狀。
  2. β受體阻斷劑(Beta-Blocker):可能減慢心跳,導致倦怠、手腳冰冷,男性患者可能會有性功能障礙,並加重哮喘病人的病情。
  3. 鈣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可能引起頭痛、面部潮紅、腳踝腫脹和心跳加速等症狀。
  4.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可能引發乾咳、血鉀升高及腎功能受影響,有時還會出現皮疹或過敏反應。
  5. 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ARB):副作用相對較少,但仍可能出現頭暈、高鉀血症或腎功能下降。

藥物治療無效患者 可考慮採用RDN微創手術治療

針對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醫生會排查是否存在導致高血壓的其他基礎疾病,如腎臟問題、內分泌異常(如庫欣症候群)等,對這些基礎疾病的治療可能會有助於控制血壓。另外亦可考慮先進的治療方式,如腎動脈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Renal Denervation,RDN),這是一種通過導管消融腎動脈交感神經來降低血壓的技術。

閱讀更多: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為何可以控制血壓?

通過消融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來治療高血壓的微創手術。該手術針對的是一些經常規藥物治療無法有效控制的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腎動脈交感神經與血壓的調節密切相關,通過阻斷這些神經的信號,可以幫助降低血壓。

針對血壓難以有效控制的患者,例如經過至少三種以上的降血壓藥物治療仍無法有效控制血壓、無法耐受降血壓藥物副作用的患者。

0

撰文:心臟科專科張玲玲醫生

高血壓患者需要每天服藥嗎?

高血壓並不是一種可以通過服藥「治癒」的疾病,最多只能「控制」病情。高血壓藥物的作用在於幫助病人將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但藥效一過,血壓就會恢復到原來的高水平。

高血壓有哪些常用藥物?

常見的高血壓藥物包括:利尿劑(Diuretics)、 β受體阻斷劑(Beta-Blocker)、 鈣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ARB)

高血壓不受控制可能引起哪些後果?

長期血壓偏高會導致血管硬化,增加心臟的負擔,長遠更可能會引發心衰竭、心律不正(如心房纖顫)、腎衰竭等問題,甚至增加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影響身體多個器官。

圖片來源:日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