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炒飯

食物中毒|隔夜飯製成炒飯 男子食後中毒器官衰竭險死 拆解9類食物放隔夜高危

飲食營養

廣告

炒飯用隔夜飯炒特別可口,但其實將煮好的白飯放過夜亦可帶來嚴重食安風險。內地一名50歲男子在食用隔夜飯製成的炒飯後,相繼出現腹痛、腹瀉,甚至一度呼吸困難,陷入嚴重休克,並出現多重器官功能衰竭險死。有醫生就指出,飯及麵等澱粉類食物若在室溫下放置超過一定時間,有機會滋生出多種毒素,成為引發食物中毒的成因。

白飯放過夜製成炒飯 男子食後中毒險死

綜合內地傳媒報導,廣東江門一名50歲男子早前食用隔夜飯炒成的炒飯後,不久就出現劇烈腹痛和腹瀉,隨即被緊急送往醫院。入院時,他已經出現嚴重休克,心臟、肝臟、腎臟等多個器官功能衰竭,甚至需要依靠氣管插管來維持生命。

澱粉食物室溫放2小時可生惡菌

經過抽血等檢查,醫生確診患者患上由蠟樣芽孢桿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這種細菌常見於長時間在室溫下放置的米飯或炒飯中;由於該種情況常與放過夜的炒飯有關,因此又被俗稱為「炒飯綜合症」。醫生解釋,當煮熟的米飯和麵條等澱粉類食物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便可能滋生蠟樣芽孢桿菌(又稱仙人掌桿菌)。這種細菌會產生毒素,食用後可能破壞細胞內的粒腺體,導致細胞無法產生能量和進行正常代謝。根據毒素的劑量,可能引發噁心、嘔吐、腹瀉、腸胃不適、發燒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或死亡。

2大方法預防食物中毒

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資料,蠟樣芽孢桿菌能在各種環境中生長,且不易因加熱而被消滅。若不慎感染,可能會出現嘔吐和腹瀉等症狀。一般來說,每克食物中若含有超過10萬個蠟樣芽孢桿菌細胞,便可能引發食物中毒。為防止這種頑強細菌的滋生,應採取以下措施:

  • 若非即時食用,應將食物儲存在安全溫度(攝氏60度以上或攝氏4度以下)
  • 避免將易腐壞的預先包裝食物和飲品長時間置於室溫;開封或翻熱後應立即食用

9類食物不宜放隔夜

鄭州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生高建凱指出,雖然雪櫃的低溫環境能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但並不具備殺菌功能。雪櫃中可能存在沙門氏菌、桿菌性痢疾、志賀氏菌和李斯特菌等致病菌,這些細菌一旦感染人體,可能引發健康問題,甚至導致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高醫生又提出有3類食物不應長放雪櫃冷藏,包括:

1.主食類

如糕點、小麥、花生、大米、玉米、高粱等,這些食物容易發霉,可能滋生黃麴毒素,導致中毒或致癌。

2.海鮮類

如魚、蝦、螺、蟹、蜆等,長時間存放會導致鹽溶性蛋白質流失,可能引發中毒,並滋生李斯特菌,造成中毒、腹瀉、腦膜炎等問題。

3.堅果類

如開心果、花生、核桃、杏仁、瓜子、腰果等,這些食物也容易發霉,長期存放可能產生黃麴毒素,對健康構成威脅。

據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政府網站資料,在低溫保存、放置於乾淨的密封容器或保鮮膜的情況下,部份食物可在24小時內食用,但同時亦有6種食物則不宜隔夜食用,包括:

1.雪耳、隔夜蘑菇

野生或人工培育的雪耳、蘑菇通常含有大量硝酸鹽,如存放日子過長建議丟棄。

2.綠葉菜

莖葉類蔬菜的硝酸鹽含量最高,根莖類和花菜類介乎中間,瓜果類則稍低。如同時購買大量蔬菜應先吃葉菜類,煮熟後健康4小時內吃完,即使吃不完亦不應隔夜。

3.海鮮

螃蟹、魚類、蝦類等海鮮放隔夜後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損害肝腎功能。如果買太多建議用保鮮袋/保鮮盒妥善裝好,放入冰格等下次再煮。

4.湯水

湯水長時間放在鋁或鐵製容器,有機會釋放出對人有害物質。另外不建議在湯水中加入鹽等調味料。

5.滷味

滷味放雪櫃保存亦未能完全保障安全;尤其是夏天,滷味最好避免隔夜食。

6.涼拌菜

涼拌菜在製作過程中已較容易受到多種污染,即使放雪櫃冷藏都容易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