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男子膽固醇超標 靠食大蒜降血脂防大腸癌 醫生推薦1種食法炒熟恐失效
高膽固醇病人靠食蒜改善病情
台灣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在其粉專「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中提到,最近一位病人覆診時,發現其總膽固醇為230mg/dl(正常值應低於200 mg/dl),低密度膽固醇(LDL)為140 mg/dl(正常值應低於130mg/dl)。雖然這些數值並不算極端危險,但已經到了需要調整的程度。劉醫生建議使用降膽固醇藥物,但病人希望先嘗試自然方法。
經過討論,劉醫生建議病人每天補充標準化大蒜素,並調整飲食和生活作息。半年後,病人回診時總膽固醇降至190 mg/dl,LDL降至105 mg/dl,亦即相比半年前分別下降17及25%,考慮到病人並未食藥,其效果可謂相當顯著。
大蒜的多重健康功效
劉博仁指,大蒜的關鍵成分是蒜素(allicin)及其他硫化合物,這些成分能調節膽固醇合成、抗氧化及抗發炎。此外,大蒜還富含維他命C、B6、硒等營養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和促進血液循環。
另一方在,近年有研究顯示大蒜中的活性成分可能具有抑制大腸癌的潛力。無論是在細胞實驗還是動物模型中,大蒜萃取物都顯示出減少癌細胞生長和誘導癌細胞凋亡的效果。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經常食用大蒜的人,大腸癌的發生率似乎較低。
食用大蒜建議 生食較煮熟佳
劉博仁提醒,大蒜並非萬能,有些人食用過多會引起腸胃不適、口氣重,甚至影響凝血功能,因此應適量食用。
事實上,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曾指出,大蒜含有醣類、蛋白質、維生素B1、B2、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30多種以蒜素為主的硫化合物,具有減少發炎和殺菌的作用。他又指生食大蒜能獲取最多的營養。他曾建議一名常頭痛的男子每天食用2瓣生大蒜,半年後,該男子的頭痛、腎功能和血鉛水平均有改善,這是因為大蒜中的硫化合物能保護器官免受重金屬毒害。
3種食物發揮大蒜營養
大蒜中的硫化物(如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可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尤其是胃癌、大腸癌和肺癌。有研究則顯示,大蒜可能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抑制腫瘤血管生成來發揮作用。要充分發揮大蒜的健康功效,以下有幾個重點供大家參考:
1.生食
大蒜素是大蒜的主要活性成分,只有在蒜瓣被切碎、壓碎或咀嚼時,蒜氨酸(Alliin)與蒜酶(Alliinase)接觸才會釋放出來。高溫烹煮會破壞蒜酶活性,降低大蒜素含量。
食用方法:
- 將新鮮大蒜剝皮後切碎或壓碎,靜置 10-15 分鐘 讓大蒜素充分生成,然後直接生吃。
- 每日攝取量約 1-2 瓣(約 4-8 克),即可獲得顯著益處。
- 若擔心口氣,可搭配牛奶、香草(如羅勒)或檸檬汁減輕蒜味。
2.搭配油脂增強吸收
大蒜中的脂溶性硫化物(如二烯丙基硫化物)在油脂存在時吸收率更高,對心血管健康更有幫助。
食用方法:
- 將切碎的大蒜與橄欖油、亞麻籽油或苦茶油拌勻,做成沙拉醬或沾醬。
- 輕炒時避免高溫過久(建議低溫短時間烹調),保留部分活性成分。
3.適量烹煮保留部分效益
高溫會破壞大蒜素,但輕微加熱仍可保留其他硫化物和抗氧化成分,對降血脂有益。
食用方法:
- 在烹飪結束前加入切碎的大蒜(如炒菜出鍋前 1-2 分鐘),減少熱破壞。
- 烤蒜(整顆低溫烘烤)也能保留部分抗氧化功效,口感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