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40歲男嚴重脂肪肝險變肝癌 醫生教食西蘭花配1種油 毋須食藥運動半年逆轉病情
廣告
外出飲食多屬高油高糖食物,如再加上缺乏運動,即使外形未見肥胖都好容易患上脂肪肝。有醫生就分享指一名40多歲男子有嚴重脂肪肝問題,在醫生建議下他不靠運動、不靠食藥,成功透過改善飲食令病情大幅減輕,關鍵就在於2款食物。
40多歲打工仔患嚴重脂肪肝 不靠食藥運動成功逆轉
台灣腎臟科醫生江守山在當地健康節目分享一名40多歲打工仔的病例;該患者因重度脂肪肝導致肝功能異常。儘管醫生建議多運動,但患者未能堅持,因此醫生就決定從飲食入手,要求患者戒除精緻糖類及含糖飲料。
關鍵在於西蘭花加「1款油」
在飲食方面,江守山建議患者每日攝取2公克魚油,以協助清除肝臟內的脂肪,同時大量食用西蘭花,因其富含的蘿蔔硫素能在細胞外產生抗氧化物質Nrf2,進而進入細胞核,轉化為解毒蛋白質,協助身體排毒。
經過前6個月的治療,患者的脂肪肝從重度降至中度,肝功能恢復正常;再經過6個月的持續治療,病情進一步改善至輕度脂肪肝,目前病情仍在接受追蹤。江守山強調若重度脂肪肝未妥善治療,可能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他建議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若能搭配適當的食療,將能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
魚油富含Omega-3 避免肝臟脂肪累積
翻查資料,魚油因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s),特別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被認為對治療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有潛在好處,包括減少肝臟脂肪累積、抗炎及調節膽固醇等等。
2大魚油攝取方式
要攝取足夠魚油,可以從天然食物或補充劑、保健品當中吸收,其中有幾種深海魚就特別富含Omega-3:
1.天然食物(魚類)
推薦魚類:富含Omega-3(EPA和DHA)的深海魚,如鮭魚(salmon)、沙丁魚(sardines)、鯖魚(mackerel)、鱒魚(trout)和吞拿魚(tuna)。
烹調方法:
- 蒸或烤:保留最多Omega-3,避免高溫油炸(超過180°C會破壞脂肪酸)。
- 生食:如製作沙甸魚沙律或吞拿魚壽司(確保新鮮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 燉湯:用鯖魚與蔬菜(如洋蔥、胡蘿蔔)煮低脂湯,避免丟棄湯汁以保留營養。
- 注意:避免過多油脂或重口味調味(如奶油醬),以免增加肝臟負擔。
2.魚油補充劑
形式:膠囊、液態魚油或軟糖,選擇高純度、低氧化產品(查看EPA+DHA含量)。
食用方法:
- 隨餐服用:與含少量健康脂肪的食物(如牛油果、堅果)同食,提升吸收率。
- 分次攝取:若每日劑量較高(如3克),可分早晚各一次,減少胃部不適。
- 冷藏保存:液態魚油開封後應冷藏,避免氧化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