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母女婿同患胰臟癌 揭愛吃1種食物出事 8成患者末期始確診注意6大警號
無甜不歡 胃酸倒流半年揭患胰臟癌
台灣資深護理師陳麗華早前在當地節目《健康2.0》分享病例,指該名男患者相當「嗜甜」,經常食甜品紓解壓力,假日亦常與家人一起到咖啡店享用糕點。其後他開始感到胃部不適,幾乎每次食飯都有胃酸倒流情況,為此他自行到藥房買成藥服用,但持續半年情況仍未見好轉,最終決定到醫院進行檢查。
飲食習慣相近外母亦中招
陳麗華透露,醫生在檢查中發現患者有結石、發炎及糖尿病症狀,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胰臟癌。患癌消息讓事主及其妻子大感震驚,尤其是太太親母亦曾患胰臟癌,其後因病離世,惟事主與外母卻無血緣關係,難以家族病史解釋患癌成因。
醫生解釋指,二人相繼患癌可能是由於相似的飲食習慣所致;長期處於高甜、高糖的環境中,導致成為胰臟癌的高危人群。
本港致命癌症第4位8成個案晚期始確診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四位,在2021年,胰臟癌導致889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5.9%。胰臟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於過去十年錄得明顯升幅,從2011到2021年,因胰臟癌而死亡的人數躍升75%。
胰臟位置隱蔽,腫瘤生長緩慢,胰臟癌初期通常沒有病徵,直至患者皮膚呈檸檬黃色、小便呈普洱茶般的黃疸症狀,即代表胰臟腫瘤已長大至壓著膽管,造成阻塞。約有兩成患者在確診時仍處於早期,可趕及接受根治手術;其餘8成則已達晚期,需接受紓緩治療,5年存活率約11%。
胰臟癌6大病徵
根據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相關文章指出,胰臟癌可能出現以下6大病徵。
1.上腹部持續疼痛,並反射至背部
2.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及腹脹等
3.黃疸、皮膚搔癢及大便呈陶土色
4.體重於短時間內銳減
5.上腹部出現腫塊
6.腹水
胰臟癌11大高危因素
至於高危因素方面,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指出,胰臟有以下6大高危因素。
1.年紀:大多發生在65歲或以上
2.性別:男性風險較高
3.種族:非裔風險較高
4.抽煙:吸煙者比非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風險高出大概2至3倍
5.糖代謝異常,如糖尿病。
6.超重
7.飲食:長期過量攝取動物脂肪並少進食蔬果
8.化學品:長期接觸殺蟲劑、石油或染料
9.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風險比非患者高出2倍
10.遺傳性胰臟炎:或會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情況非常罕見
11.慢性胰臟炎:此病常與胰臟癌同時發現,但不一定是導致胰臟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