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身注意|護血管改善三高抗失智 營養師拆解4種Omega-3分別 1種食過量可致肝中毒纖維化
4種Omega-3油脂比較
台灣營養師李婉萍指出,補充Omega-3有助於降低三酸甘油脂,從而改善心血管健康及強化心臟功能。除了從食物中直接攝取,許多人也選擇服用補充劑。市面上的Omega-3補充劑主要包括魚油、魚肝油、磷蝦油和藻油,各自的成分和功效有所不同,以下她就為大家一一拆解。
1.魚油
常見來源於三文魚、鯖魚、沙甸魚等深海魚類中提取,富含Omega-3中的EPA和DHA。
- 功效:不只是保健眼睛,還可降低發炎反應調整體質、改善三高狀況、維護血管健康,活化大腦、預防失智。
- 缺點:魚油來源自深海魚類,怕重金屬汙染,請認明魚油來源及認證
2.魚肝油
魚類肝臟中的油脂,魚種可能是鱈魚。除了EPA和DHA外,魚肝油還富含維他命A及D。
- 功效:維他命A能修復黏膜組織及護膚美肌;維他命D則可促進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保護免疫系統。
- 缺點:魚肝油中維他命A、D含量高,過量攝取可能導致肝中毒。
3.磷蝦油
磷蝦油多從南極磷蝦(小型甲殼類動物)中提取。基本含有EPA和DHA,但含量未高過魚油,還含有蝦紅素。過去受追捧原因是磷蝦油中的脂肪酸形式:特別的磷脂質結構能親水亦能親油,比起魚油純脂溶性吸收率較高。
- 功效:由於Omega-3脂肪酸與磷脂結合,磷蝦油可能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蝦紅素(蝦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減少炎症並保護細胞免受損害。
- 缺點:萃取率較低,普遍市售產品Omega-3含量仍比魚油及魚肝油少,需仔細挑選濃度高的產品;目前研究數據不夠多,若人對甲殼類過敏更需謹慎選用。
4.藻油
「素食魚油」,從海藻中萃取,屬於植物性Omega-3。含有高濃度的DHA,素食者、海鮮過敏者必備的溫和補充劑,較無腥味與環境汙染疑慮。
- 功效:與魚油相似地,有研究指出能調節腸道菌叢生態,以來改善體質。促進新陳代謝,平衡體內好壞油分佈,經常在外用膳、容易營養失衡可補充。
- 缺點:Omega-3、EPA濃度劑量一般無法達到魚油或魚肝油濃度,生產成本較高。
李婉萍強調,上述4種油脂各有優缺點,例如魚油和魚肝油有較多的研究支持其功效,磷蝦油和藻油的科學文獻則在近年才逐漸增加。選擇時應根據個人需要謹慎挑選。至於何時攝取Omega-3最佳,她個人習慣在飯後或高油膳食後補充。
食魚肝油切忌過量 曾有人傷肝需移植
香港消委會亦曾提醒,指魚肝油產品是熱門保健品,但過量服用或會有維他命A中毒的風險。家長給小孩服用這類營養補充品時,應依從建議的份量,切勿貪多;曾有數個個案,都是小孩長期大量服用含維他命A的魚肝油產品,導致嚴重後果,例如脾臟脹大、貧血、慢性肝炎等,有個案的患者甚至需要安排輪候接受肝臟移植。
維他命A過量初期難發現
有醫生表示服用維他命A過量,很難在初期發現,因為若非因急性中毒而出現頭痛和嘔吐情況,一般會在肝臟儲存過量維他命A後,出現纖維化情況,才會因不適而往求診。雖然有研究顯示,Omega-3脂肪酸能有助降低體內三酸甘油脂,並輕微改善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簡稱HDL)水平。然而,如患高血脂人士服用高於每天3克Omega-3脂肪酸(DHA及EPA),則有可能提升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簡稱LDL)水平。
總括而言,消委會提醒消費者不應在無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指導下,自行購買服用魚油或魚肝油產品,特別是維他命A或D含量高的魚肝油產品。
女童日食50粒魚肝油 維他命A中毒入院換肝
翻查2008年報導,本港當時接連發生多宗過量服用魚肝油丸而引致中毒個案;一名母親大量將購自內地的魚肝油丸供3名女兒服用,由3、4歲開始已每日服用逾50粒,導致3人相繼中毒,其中17歲女兒因肝硬化併發食道靜脈曲張出血,需要入院換肝。
另外,報道指一名年約8歲男童將維他命A當糖果,習慣每日食幾粒,其後他感身體不適求醫,醫生檢查後發現其肝臟脹大,出現疤痕並有纖維化組織,所幸未引致肝硬化而毋須換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