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654645

34歲媽媽患骨癌 化療17次再確診白血病崩潰 注意骨癌5大病徵年輕人亦可中招

腫瘤及癌症
天意弄人!內地一名年輕媽媽早前有感膝蓋不適但就未有即使求醫,直到情況日漸惡化,求醫檢查後才發現患上骨癌。為抗癌,她經歷多達17次化療,身心飽受折磨。直到今年年初,她滿以為即將康復時才得知再度患上白血病,令這位年輕媽媽擔心無法再見年幼孩子幾面。

先患骨癌再確診白血病 34歲媽媽堅強抗癌

綜合內地媒體報道,一名來自江蘇的34歲媽媽2年前膝蓋不適,起初她對情況不以為然,但隨著不適持續,她決定前往醫院檢查。她回憶道,在等待檢查結果時,心中仍抱有希望,然而醫生在查看X光片後,告知她患上了骨癌。患癌消息對當時只有32歲的事主有如晴天霹靂,其最大抗癌動力在於其2歲的兒子,家庭責任令她無法放棄。經深思熟慮後她決定勇抗癌魔,展開漫長而艱辛的治療之路。

報道指,手術及漫長的化療及後成為事主生活的一部分;治療期間,她一共接受了多達17次化療,每次都是對身心的巨大折磨。隨著治療持續,她的病情總算逐漸好轉。醫生指其膝蓋附近的腫瘤已獲得有效控制,一家人亦總算看到康復曙光。

命運弄人,當一家人滿以為事主的狂癌之路即將完結之時,她在今年年初再度感到身體不適,程度甚至比之前更嚴重,經一系列檢查後終於確定患上白血病。她在受訪時直言對事實感難以接受:

「剛開始真的很難接受這樣的事情。感覺整個世界都要崩潰。孩子還那麽小,這幾年我都沒有怎麽陪伴孩子。」

雖然如此,但她亦很快調整心態,以積極心情面對接下來的抗病之路,

「我不能這樣倒下。我還有愛我和我愛的人需要去守護。」

骨癌屬兒童及青少年第3大癌症

據青少年癌症基金會,骨癌(Bone cancer)泛指任何源於骨組織異常生長的癌症。骨癌可以影響身體任何一個部分,不過常見的部位包含盤骨和四肢的長骨。大部分的骨癌可以被分為原發性(primary)骨癌或者
轉移性(metastatic)骨癌,而後者比前者更為普遍。

原發性骨癌是香港男性兒童和青少年的第3大癌症,但它在香港仍然屬於較為罕有的癌症。2019年,香港錄得305宗新增骨癌個案及154宗因骨癌而死亡個案。

骨癌常見症狀

由於骨癌早期病徵不太明顯,因此很容易被人忽略,導致大部分骨癌被確診時都已經為較後期。常見的症狀包括

  • 無緣無故的骨痛或關節痛
  • 受影響部位會有腫痛
  • 因骨骼結構受損而引起的骨折
  • 因腫瘤壓及神經線而產生的麻痹
  • 因絕大部分的骨癌都是移位性骨癌,病人可能會有關於癌細胞原位的相關症狀或者其他癌症的普遍症狀,例如體重下降。

幼兒或年輕人亦可患白血病

據智友站資料,白血病是香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亦是兒童及青少年癌症新增個案中3大常見癌症。與大部分其他癌症不同,幼兒與年輕人均有機會患上此病。血液癌症源自血液、骨髓細胞或淋巴細胞病變,分慢性與急性多種不同類型血液癌症。由於部份血液癌症看不到表徵,不同類型血液癌症徵狀亦不一,故病人容易忽略徵狀,以致較後期才診斷出來。

白血病成因

白血病的真正原因尚未知曉,但一些情況會增加風險:

  • 65歲以上人士,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
  • 暴露於大量輻射的環境
  • 過往接受過某些抗癌藥物治療
  • 長期暴露於化學物質:例如苯及其衍生物
  • 病毒感染
  • 吸煙
  • 與基因遺傳有關:例如唐氏綜合症
  • 其他血液疾病的病史:例如骨髓發育不良症

白血病病徵

  • 正常白血球不足,增加感染機會:口腔發炎、喉嚨腫痛、小便灼痛、發燒、發冷、盗汗,嚴重的會導致肺炎、敗血病。
  • 紅血球不足,引致貧血:臉色蒼白、暈眩、心悸、疲倦乏力,呼吸急促。
  • 血小板不足,易於瘀傷和出血:皮膚會無故瘀傷或點狀出血,婦女經血增多或不止,出血部位有鼻腔、牙齦、大便、小便等,甚至腦出血。
  • 其他徵狀:骨痛,頭痛,胸口痛,嘔吐,視力惡化,淋巴結腫大,脾臟腫大,體重下降。而個別患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可能完全沒有徵狀,直至身體檢査才發覺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