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癌

腦癌|長期暴露在輻射中或增患癌風險? 腦腫瘤症狀、風險及治療方式全解

腫瘤及癌症

廣告

腦腫瘤是腦部異常細胞增生,可能影響神經功能。其成因未明,但輻射、化學物質、遺傳與免疫缺陷可能提高風險。腦腫瘤分為良性與惡性,常見症狀包括頭痛、視力模糊、四肢無力及癲癇。臨床腫瘤科曾偉光醫生將詳細講解腦腫瘤的類型、診斷與治療選擇。

腦癌目錄

4大風險因素或增加腦癌機會

腦腫瘤(又稱腦癌)是指腦部或周邊組織的不正常細胞增生。目前醫學界尚不確定它的確切成因,但可能與以下風險因素相關:

  • 長期暴露於輻射線或氧化物(例如甲酮、氯乙烷、丙烯)
  • 家族中曾經患腦部神經膠質腫瘤
  • 基因遺傳疾病
  • 免疫系統弱者

腦腫瘤的類型及差異

腦腫瘤主要分為良性和惡性,這些腫瘤可通過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認。

  • 良性腦腫瘤:不會侵犯鄰近組織,但可能壓迫腦部敏感區域導致神經症狀。
  • 惡性腦腫瘤:快速生長,易再發,包括星形膠質腫瘤、小胞树結膠質腫瘤等。

根據來源可分為:

  • 原發性腦腫瘤:自腦部細胞發展而來。
  • 繼發性腦腫瘤: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移至腦部。在成人中,繼發性腦腫瘤比原發性常見。

據細胞發展的程度不同,大致可將原發性腦瘤分為四個等級:

  • 第一級:惡性度最低,顯微鏡下幾乎是正常細胞,通常透過手術治療即能得到良好效果,患者存活時間較長;
  • 第二級:顯微鏡下可見輕度異常細胞,其生長速度慢,局部治療後仍可能復發,部分腫瘤容易進展為高度惡性的腦腫瘤;
  • 第三級:顯微鏡下可見異常細胞,屬於惡性度較高的腦腫瘤,需要積極治療;
  • 第四級:顯微鏡下顯示異常細胞快速增生,容易復發與轉移,以膠質母細胞瘤最常見,患者平均的存活時間約15個月。

腦腫瘤症狀取決於生長位置及速度

腦腫瘤可發生在腦部的任何地方,包括腦膜、腦神經、腦垂體或松果體。

  • 良性腦腫瘤以腦膜和腦垂體最常見。
  • 惡性腦腫瘤則多出現於大腦和小腦。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 (脹痛)、嘔寒或嘔吐、視力深深之亂、四肢無感或不能活、幹擾語言或身體平衡、性格改變、癲癱發作。

腦腫瘤的診斷及檢查方法

    • 神經系統檢查:包括視覺、聽覺、神經反应、肌肉檢測。
    • 磁力共振 (MRI):提供細臺情況以判斷腦腫瘤大小及位置。
    • 活組織檢查 (Biopsy):抽取組織檢查以判斷惡性或良性。

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大小、位置、類別,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況、病史等因素,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腦癌 (圖片來源:設計圖片)
(圖片來源:設計圖片)

腦腫瘤手術需開顱 如涉腦組織風險高

雖然手術是移除腦腫瘤的最直接方法,但由於腦部結構相當複雜,部分個案未必可以透過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加上一些患者於確診時,癌細胞已出現擴散,這時便需要採取其他的治療方案,盡可能抑制癌腫瘤生長,以緩和病情。

  • 外科手術(Surgery)

顱骨切開術(Craniotomy)是將癌腫瘤切除的外科手術,進行時需要把頭顱骨切開,切除癌腫瘤後再把頭顱骨重新縫合。進行顱骨切開術前,病人需要將部分或者全部頭髮剃去。外科手術是移除腦腫瘤的最直接方法。尤其當腫瘤與正常腦組織的界線分明,手術的可行性便較高。不過,腦部外科手術始終存在一定風險,而腫瘤的特性、大小等因素,亦會影響醫生能否透過外科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部分情況下,腫瘤位處危險位置如腦幹、丘腦,又或重要神經區域,包括語言區、運動神經區等,手術切除風險甚高。此時醫生會配合其他治療方案,先縮小腫瘤,以提升手術可行性,或考慮透過其他方法治療。

  • 放射治療(Radiotherapy)

放射治療可分為全腦放療(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或局部放射治療兩種。全腦放療適用於多於10個病灶的腦轉移患者,能減低腦部復發的風險,改善病人整體存活率,但全腦放射對腦組織影響較大,副作用較多,例如個別患者治療後可能出現記憶力衰退等副作用。局部放射治療則只集中照射腫瘤所在的位置,當中最精準的是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適用於處理少於十個的腦擴散腫瘤戓一些良性腦腫瘤,例如耳神經腫瘤和腦膜腫瘤。相對於傳統放射治療所需的五至六星期療程,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只需要一天戓數天的治療時間,治療效果比傳統放射治療更理想, 但副作用卻較小,記憶力大致不受影響。

  • 化學治療(Chemotherapy)

化學治療是大眾十分熟悉的癌症治療方法之一,主要是以口服或靜脈注射的抗癌藥物殺死存在體內的癌細胞。現時常用於治療原發性腦癌的化療藥包括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另外醫生亦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而決定是否需要使用其他化療藥物。不少癌症患者對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感到恐懼不安,但其實現今化療藥物已取得顯著進步,副作用較以往輕微。同時,隨著藥物推陳出新,現時已有不少方法舒緩化療的副作用。

  • 標靶藥物治療(Targeted Therapy)

標靶藥物是透過截斷腦部癌腫瘤的異常血管生長,從而縮小癌腫瘤,甚至令癌細胞凋亡。過往大部分標靶藥物未能通過大腦的血腦屏障(Blood-Brain-Barrier),以致癌細胞在腦部不受控制,療效未如理想。不過,近年醫學界已研發出新一代標靶藥物,可穿透血腦屏障抑壓腦部癌細胞擴散,大幅延長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 。

  • 電場治療(Tumor Treating Fields,TTFields)

電場治療是近年醫學界嶄新的腦癌治療方法,特別針對素以生長速度快和復發率高而惡名昭著的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電場治療的原理是利用特定頻率的電場對癌細胞作出干擾,從而減慢癌細胞分裂,抑制腫瘤生長,繼而令其凋亡。臨床研究顯示,結合口服化療同時使用,電場治療能有效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由於電場治療並不帶有電離輻射,因此副作用輕微,大多只是穿戴裝置引起的皮膚反應,例如頭皮痕癢、敏感等。

腦癌 (圖片來源:設計圖片)
(圖片來源:設計圖片)

腦腫瘤存活率差異大 視乎腦腫瘤分級

腦腫瘤的存活率因腫瘤的類型和分級而異。原發惡性腦癌中有80%為膠質瘤,當中有超過70%屬於星形膠質細胞瘤,是最難根治的一種腦癌。以一至四級惡性程度來說,第一級2年後的存活率有90%,第二級有60%,第三級有50%,第四級根治機會不大,即使用盡各種治療,大部分都會復發,兩年存活率少於 30%,5 年存活率則更差,少於5%。

術後需注意傷口照顧,遵照醫囑規律服藥、監測血壓及生命徵象變化,以及定期門診追蹤;由於腦瘤本身和治療往往造成神經功能的影響或受損,需要透過術後復健治療逐漸恢復,除了可在家自行完成外,多數時候需要家人或醫療院所的專業協助,以幫助恢復正常功能。

患者術後飲食應以補充熱量、增加蛋白質、維持均衡飲食為大原則,每天膳食應包括五穀類、肉類、蔬菜、水果和奶類食品。然而,每名患者的體能、病情、身體器官機能狀況各異,訂定飲食餐單時應諮詢醫護人員和營養師的意見。

避免輻射有助降低患癌風險

雖然腦腫瘤的具體預防方法尚不完全明確,但建議可以避免已知的環境風險,例如輻射和某些化學物質。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和充足的睡眠,都是非常重要的。定期體檢有助於及早發現健康問題。最後,要重視心理健康,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對於已經診斷的患者,遵循醫生的治療計劃和定期隨訪以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是非常關鍵的。

腦腫瘤對於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

可能導致語言、身體平衡及記憶力上的影響,需要往往實行復健治療。

腦腫瘤可以完全治癒嗎?

依腫瘤類型而定,良性腦腫瘤治癒機率高,惡性者經治療後仍有再發風險。

腦腫瘤有什麼預防方法?

保持健康生活,避免暴露於輻射線和化學物質。

圖片來源:設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