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臻患胃癌切除半個胃 初期誤為胃酸過多 注意7大胃癌警號
胃癌為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本港年增逾1000名胃癌患者,且近年有年輕化趨勢,由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過半患者察覺時病情已到達中晚期。社福界立法會前議員邵家臻今日(3日)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自己確診胃癌的經歷,他憶述上月初感到腸胃不適和嘔吐,最初以為只是胃酸過多或胃炎,但在三次看醫生之後確診為腫瘤,隨即接受緊急手術切除半個胃和附近淋巴,體重因此大減15公斤。由於胃癌初期常被誤以為其他胃部疾病,故必須注意以下7大警號。
腸胃不適三次就醫確診胃癌
邵家臻今天(3日)在Facebook專頁發文提到,他在上月初出現腸胃不適,最初到普通科醫生求診,當時醫生告訴他是胃酸過多,並建議他服藥並放鬆心情。然而幾天後情況加劇,出現嘔吐的症狀,於是轉而找專科醫生求診。專科醫生診斷為胃炎,並開出特效藥,但症狀不僅未改善,嘔吐反而更加嚴重。後來他到醫院求診,醫生擔心他可能是十二指腸阻塞,因此安排他緊急入院檢查,最終確診「結果不是胃酸過多,不是胃炎,不是十二指腸阻塞,是胃癌。」
緊急切除半個胃 體重暴瘦15公斤
邵家臻表示,他接受了緊急手術,切除了半個胃及附近的淋巴結,以解決消化問題,讓身體恢復正常吸收。他目前正等待腫瘤化驗報告結果,以決定是否需要進行化療及其治療方式。他感嘆:「作為一個『半無胃的人』,雖然待完全康復之路還有很長很遠,未來也必定要調節起居飲食,但主的恩典夠我用,『苦難是奧秘,經歷主更深』我有信心能走過這死蔭幽谷。」
感謝醫護細心照顧
邵家臻透露,經過這次胃癌手術,他的體重減少了15公斤,但目前傷口癒合進度理想,已經不再有「即食即嘔」的情況,並於入院第十六天順利出院。他特別感謝伊利沙伯醫院痛症科和外科的醫護人員細心照顧,以及所有愛他的人,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的支持,讓他在滿滿的愛中跨過難關。他在文末寫道:「『多謝各位多年支持』,不是『最後今天』,只想報個平安。」
切除胃部後能正常飲食?
根據醫管局資料指出,胃部切除後,病人在飲食習慣方面需作出一些調節:
- 少吃多餐,如每天6餐,每餐避免過飽,否則會出現嘔吐、腹瀉、暈眩、血壓低等情況,進食時及進食後避免飲用任何飲品,延長食物在胃腸的逗留時間,促進吸收
- 選較易消化的食物
- 習慣慢慢嘴嚼
- 飯後稍事休息,以免消化不良
- 避免貧血,注意補充維他命B12(例如肝臟、肉、魚及奶等食物),部份病人須定期接受注射維他命B12
5大胃癌高危因素
至於引致胃癌的因素有很多,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和EB病毒感染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下列人士,請特別注意:
- 男性: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
- 50歲以上:年紀越大,患胃癌的機會越高。五十歲以後患胃癌的機會更高。
- 高鹽飲食: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強加患胃癌危險性。
- 曾患胃病:胃部息肉、進行過胃部切除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的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高。
- 吸煙人士:吸煙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非吸煙人士高。
- 家族遺傳: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的人士,較其它人患上胃癌的機會高兩倍以上。
7大胃癌常見徵狀
如果大家有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胃癌,但亦可能是其他更常見的情況如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有懷疑徵狀,應盡早向家庭醫生求診:
- 持續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 體重急速下降
- 小腹腫脹
- 進食後腹脹不適
- 嘔吐,甚至吐血
- 大便出血或大便呈黑色
- 貧血、疲倦、虛弱
4大好習慣預防胃癌
在飲食方面可採取一般的防癌飲食原則,包括:
1.多吃新鮮蔬果
- 十字科類蔬菜(例如西蘭花、白菜、椰菜花、芥蘭等)含抗癌物質,有助分解體內致癌物質;
- 含豐富胡蘿蔔素的蔬果(例如紅蘿蔔、芒果、木瓜等)有助加強身體的抵抗能力,直接減低患癌的機會。
- 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例如橙、西柚、士多啤梨等)有抗氧化功能,可減低患上胃癌的機會。
2.少吃高鹽食物
- 醃製、燻烤類食物(例如臘腸、鹹蛋、香腸、火腿、煙肉、鹹魚等),製作過程中形成致癌化合物。
- 油炸食物,油炸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減低體內組織的氧含量,破壞身體的組織。
3.注意個人衛生
- 多洗手及避免接觸排泄物或嘔吐物,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4.定期檢查
- 如果家族有近親曾患上胃癌,建議40歲以上人士每年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圖片來源:邵家臻在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