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確診末期胰臟癌 揭半年前忽略一關鍵先兆 醫生分享3大早期常見徵狀
患糖尿20年飲食清淡 半年前血糖突失控
台灣胃腸肝膽科專家錢政弘在當地健康節目分享病例;該位70歲老婦患糖尿病長達20年,期間一直依靠藥物穩定控制病情。然而半年前她的血糖開始異常上升,醫生建議她在飲食上加強控制。儘管老婦在飲食上相當清淡,惟血糖仍持續上升,糖化血色素從不到7%升至接近8%。
醫生一度調整老婦的降糖藥物,惟情況仍未改善。一個月後,事主食慾進一步減退,體力衰退到無法下床,並出現明顯的腹脹。家人立即將她送往醫院,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她的腹部有嚴重的腹水,胰臟上有一個6公分大的腫瘤,且腫瘤已擴散至鄰近器官,確診胰臟癌第4期。
癌症影響營養吸收 膽固醇突下降或非好事
號稱「癌王」的胰臟癌病徵並不明顯,錢醫生就提醒如發現身體出現3種問題,就有可能是患上胰臟癌徵兆,應即求醫:
- 血糖上升:有機會在確診胰臟癌3年前已經出現
- 輕微發燒:癌細胞會燃燒身體的皮下脂肪,繼而引致輕微發燒
- 血脂下降:癌細胞會導致腸道吸收變差,所以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等血脂反而會下降。這種情況意味著身體無法吸收養分,並非好事。
錢醫生指在上述個案中,發現病人有高血糖情況的醫生就似乎未發現到病情與胰臟癌有關,因而錯過了及早發現及醫治機會,延誤治療時機。
多吃一類食物 患胰臟癌風險最高減22%
錢政弘早前於另一節目分享,指胰臟癌早期不易察覺,很多患者病情發展到中期才能夠發現。要遠離胰臟癌,錢醫生建議飲食上可多補充蘿蔔素與硒,前者來源像是胡蘿蔔、十字花科蔬菜等;後者則可攝入堅果、南瓜等。他指出有研究發現,常吃胡蘿蔔素含量高的食物,可以減少22%胰臟癌風險。
胰臟癌|本港致命癌症第4位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四位,在2021年,胰臟癌導致889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5.9%。胰臟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於過去十年錄得明顯升幅,從2011到2021年,因胰臟癌而死亡的人數躍升75%。
胰臟位置隱蔽,腫瘤生長緩慢,胰臟癌初期通常沒有病徵,直至患者皮膚呈檸檬黃色、小便呈普洱茶般的黃疸症狀,即代表胰臟腫瘤已長大至壓著膽管,造成阻塞。約有兩成患者在確診時仍處於早期,可趕及接受根治手術;其餘8成則已達晚期,需接受紓緩治療,5年存活率約11%。
胰臟癌|胰臟癌6大病徵
根據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相關文章指出,胰臟癌可能出現以下6大病徵。
1.上腹部持續疼痛,並反射至背部
2.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及腹脹等
3.黃疸、皮膚搔癢及大便呈陶土色
4.體重於短時間內銳減
5.上腹部出現腫塊
6.腹水
胰臟癌|胰臟癌11大高危因素
至於高危因素方面,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指出,胰臟有以下6大高危因素。
1.年紀:大多發生在65歲或以上
2.性別:男性風險較高
3.種族:非裔風險較高
4.抽煙:吸煙者比非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風險高出大概2至3倍
5.糖代謝異常,如糖尿病。
6.超重
7.飲食:長期過量攝取動物脂肪並少進食蔬果
8.化學品:長期接觸殺蟲劑、石油或染料
9.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風險比非患者高出2倍
10.遺傳性胰臟炎:或會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情況非常罕見
11.慢性胰臟炎:此病常與胰臟癌同時發現,但不一定是導致胰臟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