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治療

胰臟癌| 浸大研究中藥「甘草」可治療胰臟癌 提升化療藥效果30%

腫瘤及癌症
胰臟癌治療|胰臟癌被形容為「沉默的殺手」,因為大多數患者在癌症惡化和擴散之前,都沒有明顯的症狀。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2020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胰臟癌的死亡率超過93%。而胰臟癌在香港是第四大致命癌症。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發佈研究結果指出,,從中草藥「甘草」提取的「異甘草素」可抑制胰臟癌發展,並可提高傳統胰臟癌化療藥的功效。
胰臟癌治療 浸大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副教授高加信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草藥提取化合物「異甘草素」可抑制胰臟癌發展。(圖片來源:浸大提供)
浸大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副教授高加信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草藥提取化合物「異甘草素」可抑制胰臟癌發展。(圖片來源:浸大提供)

胰臟癌治療困境重重

惠普爾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根治胰臟癌的唯一方法,但只有兩成患者適合進行切除手術,且術後的復發率很高。對於無法接受切除手術和已擴散的個案,化療藥「吉西他濱」仍是主流的治療方案。但以吉西他濱為基礎的組合治療,會出現強烈的抗藥性,其毒性亦會造成系統性的影響。

胰臟癌治療 高加信博士相信異甘草素有潛力成為抗癌藥物。(圖片來源:浸大提供)
高加信博士相信異甘草素有潛力成為抗癌藥物。(圖片來源:浸大提供)

異甘草素能抑制胰臟癌細胞的生長

浸大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副教授高加信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異甘草素有潛力成為治療胰臟癌的藥物。團隊通過一系列的細胞實驗,證明異甘草素能抑制胰臟癌細胞的生長,並促進癌細胞的程序性凋亡。研究人員在兩組人類胰臟癌細胞株,分別使用了濃度為12.5和25微克分子的異甘草素,它們的細胞存活率,分別比沒有使用異甘草素的對照組細胞減少約五成和八成。兩個細胞株的晚期凋亡比率分別為11%和13%,而對照組細胞則低於5%。

抑制癌病變和較少副作用

目前胰臟癌的一線化療藥物,如吉西他濱和5-氟尿嘧啶(5-FU),均經常出現抗藥性情況。原因是這些藥物會促進自噬,有利癌細胞生長,因而影響治療效果。高博士指出:「異甘草素擁有一種特性,能通過阻斷細胞的自噬,抑制胰臟癌的惡化。自噬是人體細胞清除受損或不必要的結構和物質的自然過程。在我們的實驗中,阻斷晚期自噬會令癌細胞死亡。」

胰臟癌治療 (圖片來源:浸大提供)
(圖片來源:浸大提供)

研究方法

團隊利用小鼠模型,研究異甘草素對體內胰臟癌細胞生長的影響。研究人員將小鼠分為三組,分別進行了吉西他濱治療、異甘草素治療,以及無藥物治療(對照組)。使用異甘草素治療的小鼠分為兩個劑量組,分別是每公斤體重30毫克和60毫克。

在實驗的第21天,對照組和吉西他濱治療小鼠的腫瘤體積分別為1000和400立方毫米。使用30毫克和60毫克異甘草素治療的小鼠,腫瘤體積分別約為500和300立方毫米。結果顯示,異甘草素的治療效果與吉西他濱相似。此外,研究還發現,相較於吉西他濱,異甘草素對小鼠的副作用更少,包括嗜中性白血球減少、貧血和體重減輕等。

結合化療藥物效果提高3成

研究團隊進行實驗,在不同的胰臟癌細胞分別單獨注入吉西他濱或5-FU,以及把兩種化療藥結合異甘草素同時使用。同時使用注入吉西他濱和異甘草素的胰臟癌細胞,其生長抑制率比單獨使用吉西他濱高18%;同時使用5-FU和異甘草素的胰臟癌細胞,其生長抑制率比單獨使用5-FU高30%。結果顯示異甘草素能提升化療藥的治療效果,因它能夠阻斷自噬,促進癌細胞的凋亡。

高博士表示:「研究結果開闢了新方向,探討把異甘草素開發成嶄新的自噬抑制劑,用作治療胰臟癌。我們希望與其他研究夥伴合作,進一步評估異甘草素在治療胰臟癌的有效性,及其潛在的臨床應用。」

撰文:編輯部圖片來源:浸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