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忻抗癌︱癌症惡化成第4期 做1種新療程病情180度好轉 吳文忻透露腫瘤縮小:太感恩!
癌症發展至第4期 吳文忻尋求另類療法積極抗癌
吳文忻日前於Instagram上分享影片,指由於細胞已轉移至尾龍骨,故癌症亦由原來的第3期惡化成第4期。她又透露之前在醫院已經在尾龍骨進行了5次電療,位於左胸的腫瘤也大了很多,形容情況「連我自己也嚇了一跳」。
她指自己近2星期每周接受化療,同時亦有尋求其他治療方法,希望同時提升免疫力及減低化療後副作用,形容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不用怕!四期也可以好起來的!害怕便輸了!」
至今日(24日)凌晨,吳文忻再度於社交平台上載短片,片中她指自己已受坐骨神經痛纏繞數月,再加上入院期間臥病在床、肌肉不斷流失,以及尾龍骨位置要接受電療,形容「尾龍骨位置冤到坐又唔係企又唔係,只有躺平才舒服」,出院後要用拐杖才勉強行到,連下床去洗手間亦覺辛苦。
她又指完成首次化療後,一星期內完全未見腫瘤有任何變化,反之似乎仍在不斷長大及擴散,曾擔心「死嘞,連化療都搞唔惦」,但她指出院後經朋友介紹接受部分療程,成功令身體有180度轉變,「由行唔到企坐也不太好,到現在可以正常行路唔再冤痛」,甚至連腫瘤都由不停發炎變大擴散,直到現時已停止擴散及缩小,兩星期內甚至「極速向好」。她預告將於本周三(26日)開直播,與大家分享近兩星期所接受的療程細節。
乳癌分三類管腔B型惡性程度高
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與香港大學醫學院合作的調查顯示,於第一期發現罹患乳癌的患者,五年存活率達97.5%,第四期才確診患病者的存活率則為19.3%。乳癌大致上可分為三大類,包括管腔細胞型(荷爾蒙陽性型)、HER2陽性型、三陰性乳癌。而管腔細胞型乳癌,又可分為以下兩種:管腔A型:荷爾蒙受體的強度高,通常腫瘤惡性程度低,擴散速度較慢,對抗荷爾蒙治療的效果明顯;管腔B型:荷爾蒙受體強度弱,Ki67指數高,代表腫瘤惡性程度較高,除了抗荷爾蒙治療外,術後會考慮加入化療以減低復發。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外科專科醫生張淑儀曾在專欄指出,第四期乳癌是指身體有迹象顯示癌細胞已離開原發器官,通過血液轉移至其他器官。所以治療主要依靠藥物,經血液循環,去消滅潛在或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繁殖的癌細胞,但亦非「無得醫」。
她曾分享一位40多歲四期乳癌病人,確診乳癌時有淋巴轉移,化療兼靶向治療一齊用,在六針化療完成後,再掃描腫瘤影像,已完全消失,於是進行全乳及腋窩淋巴切除,再做電療,繼續打抗HER2針,及後7年都看不見新的轉移。
4類人乳癌風險高
- 有乳癌家族史或攜帶乳癌突變基因的人士
- 較長時間接觸雌激素,如早於11歲就來經、較遲到更年期、從未生育、從未母乳喂哺的女性
- 有飲酒習慣、肥胖和缺乏運動人士
- 經常處於高度壓力的人
事實上,在乳癌患者當中,只有10-15%是由遺傳所致,其餘大部分乳癌都是偶發性的。所以即使遺傳性乳癌基因檢查為陰性,也不代表不會患上乳癌。相反,如果屬於遺傳性乳癌高風險一族,例如擁有以下個人及家族病歷的人士:
- 45歲或以前確診乳癌
- 早發性卵巢癌
- 乳癌及卵巢癌發生在同一女士身上
- 兩邊乳房皆有癌症
- 男性乳癌患者 有乳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家族史
- 突變基因攜帶者的直系親屬等則可能有較高機會帶有遺傳性乳癌變異基因,可以諮詢醫生建議,抽血檢查是否遺傳性乳癌基因攜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