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27歲女反覆生痱滋不癒 揭患口腔癌切半條脷保命 拆解口腔癌1個位生痱滋屬警號
潰瘍反覆出現於同一位置
據外媒報道,Charlotte Webster-Salter是一名空中服務員,無吸煙習慣且經常健身。2018年,她發現口腔潰瘍頻繁出現,但因工作繁忙起初未有重視。隨著潰瘍久未痊癒她最終決定求醫:
傷口看起來像是發炎,我以為是感染,面積時大時小,總是出現在同一位置,從未完全康復。
經檢查後,牙醫起初認為傷口是磨牙所致,建議她剝智慧齒並戴牙套。然而剝牙後潰瘍問題不但未有解決甚至有所惡化,Charlotte只好求助其他醫生。最終,醫生在她口腔進行採樣化驗,證實她患上口腔癌。
手術切除近半舌頭
Charlotte稱以往自以為健康,得知患癌後相當震驚。隨後醫生為她安排手術,先切除近半舌頭以防癌細胞擴散,再利用大腿肌肉重建舌頭。手術歷時約10小時,最終順利完成。
術後,Charlotte需透過氣管造口協助呼吸,並因舌頭切除而重新學習說話和進食。她提醒大眾要時刻關注口腔健康,以降低口腔癌風險,「很多人以為只有每天吸50支煙的老人才會患口腔癌,但事實並非如此,任何人都有可能。」
舌癌可致命 男性患者高女性1倍
香港癌症基金會引述醫管局資料,指2016年本港有669人患上口腔及咽喉癌,其中包括舌癌、唇癌、唾液腺癌、下咽喉癌和扁桃腺癌,當中223人死亡;據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資料,舌癌並非常見癌症,但近年患者數量亦有上升趨勢;根據統計數字,男性舌癌患者較女性為多,比例約為2:1,發病高峰期約為45至64歲之間。
多由一種壞習慣引致 多發生於舌頭兩側
舌癌一般由吸煙引起;臨床發現有95%男性患者都是長期吸煙人士,其中10%同時有嗜酒習慣。90%的舌癌細胞都是出現在舌頭的兩側邊緣,估計是由於尖銳的牙齒或不適合的假牙,長期磨擦及弄傷舌頭,導致舌頭組織經常破損繼而反覆發炎,最後誘發出舌癌。
舌癌3大初期病徵
1.舌頭兩側現斑點
多在舌頭兩側出現一塊白色或紅色斑點,常被誤認為口瘡(痱滋)。斑點範圍逐漸擴大、侵入更深、顏色亦會變得更紅,痛楚感覺越見明顯。
2.說話及吞嚥困難
斑塊開始潰爛,癌細胞會逐漸蔓延破壞舌頭肌肉,令說話及吞嚥出現困難。癌細胞會再擴散到附近淋巴組織,引致淋巴核腫脹,再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
3.與痱滋的分別
耳鼻喉專科醫生提醒,痱滋通常會在一至兩星期內癒合;如舌頭出現的潰瘍超過兩星期仍未痊癒且越來越痛就要立即求醫。
生痱滋9大原因
痱滋,又稱口瘡性潰瘍(Aphthous Ulcers),是口腔內黏膜出現破損後因發炎反應導致的潰瘍。以下為主要的痱滋成因:
- 口部創傷:進食時被堅硬或尖銳的食物(如薯片)刮傷口腔,或因咬損口腔內壁而誘發潰瘍。
- 免疫系統失調:免疫系統紊亂可能攻擊自身組織,導致痱滋反覆發作。
- 內分泌變化:女性於月經期間或懷孕期,由於荷爾蒙分泌變化而更容易生痱滋。
- 精神壓力:壓力過大或睡眠不足,會削弱免疫力,增加痱滋風險。
- 藥物影響:如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治療哮喘,可能提高生痱滋的機會。
- 腸胃失調:如患有克隆氏症等炎症性腸病,容易伴隨口腔潰瘍。
- 營養不足:缺乏維他命B群、C、鐵、鋅及葉酸等,會削弱口腔黏膜抵抗力。
- 遺傳因素:家族中有復發性口瘡病史者,患病機率較高。
- 其他原因:如佩戴不合適的假牙、牙齒不整齊、刷牙方法錯誤等,均可能引致痱滋。
痱滋舒緩方法|7個家居護理技巧
為了舒緩痱滋的痛楚並加快痊癒,以下幾個方法值得參考:
- 保持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避免觸碰患處,並早晚使用漱口水清潔口腔。
- 適當飲食:多攝取含維他命B、C、鐵、鋅的食物,如新鮮蔬果、麥皮、紅米等;避免進食粗硬、煎炸或辛辣食物。
- 緩解壓力:保持心境愉快,學習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或靜坐。
- 充足睡眠:每天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
- 冰敷患處:含碎冰塊或用冰袋輕敷患處,能有效減輕疼痛感。
- 使用止痛藥膏:在醫生建議下,可使用含止痛成分的痱滋膏,幫助緩解痛楚。
- 避免刺激性物質:避免直接用鹽或酒精擦拭痱滋,以免加重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