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鼻鼾聲如雷?可能是健康警號
睡眠窒息症的定義與症狀
睡眠窒息症主要分為阻塞性睡眠窒息症(OSA)、中樞性睡眠窒息症(CSA)和混合型睡眠窒息症三種類型。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是最常見的類型,由於上呼吸道在睡眠期間塌陷或阻塞所致。典型症狀包括夜間打鼾伴隨呼吸暫停、日間嗜睡、晨起頭痛、口乾、注意力不集中及記憶力下降。此外,夜尿也是常見症狀之一,由於呼吸暫停導致胸腔壓力變化,刺激心房釋放「心房利尿鈉肽」,會導致增加夜間排尿次數。
至於日間嗜睡的程度,可以通過「艾和夫嗜睡量表」進行評估,這是一種簡易且廣泛使用的工具,幫助醫生初步判斷患者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嗜睡量表透過評估患者在八種日常情境(如閱讀、看電視、乘車等)中的嗜睡程度,總分範圍為0至24分。0至10分屬於正常範圍,而11分以上則代表患者可能有嗜睡問題,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進一步進行睡眠測試以排除睡眠窒息症。
睡眠窒息症的風險因素
睡眠窒息症的風險因素包括解剖結構異常、肥胖及其他相關因素。解剖結構異常如短下巴、鼻中隔彎曲、鼻息肉、扁桃腺肥大、舌根後墜和軟顎過長,都可能導致上呼吸道狹窄,增加患上睡眠窒息症的風險。而肥胖亦是另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者,可能會因為頸部脂肪堆積而壓迫氣道,增加患病風險。此外,長期鼻敏感或鼻塞、酗酒、服用鎮靜藥物以及家族遺傳傾向也可能增加患病機率。
診斷方法
診斷睡眠窒息症的第一步,需要由醫生進行詳細的臨床評估,包括詢問病史和進行上呼吸道內窺鏡檢查。醫生在詢問病史時,會特別關注患者是否有夜間打鼾、呼吸暫停、夜尿及日間嗜睡等症狀,並參考伴侶的觀察。上呼吸道內窺鏡檢查則有助於發現鼻咽部的結構異常。
最後,進行睡眠測試是確診的黃金標準,患者可以在家中或醫院進行整晚監測,記錄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血氧飽和度、腦電圖、心電圖和肌電圖等數據。若AHI≥5次/每小時,並伴隨相關症狀即可確診為睡眠窒息症。
治療方案
使用正壓呼吸機(CPAP)是目前治療中至重度阻塞性睡眠窒息症的黃金標準。患者透過在睡眠期間戴上面罩,呼吸機便能提供持續的正氣壓,支撐上呼吸道,防止呼吸道在睡眠期間塌陷。CPAP的療效顯著,能夠即時改善呼吸暫停、提升血氧水平,並減少日間嗜睡及夜尿等症狀。現代CPAP設備輕巧便攜,且配備智能調節功能,能根據患者的呼吸模式自動調整壓力,提升使用舒適度。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CPAP是最有效且非侵入性的治療選擇。
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因為解剖結構異常,導致採用保守治療亦未能完全解決睡眠問題。在這情況下,醫生會建議患者考慮進行手術,常見手術包括鼻中隔矯正、鼻瘜肉切除、懸雍垂顎咽成形術及舌根射頻消融術等。對於下頜後縮患者,下頜前移手術可能是一種有效的選擇。然而,手術並非適用於所有患者,醫生需根據具體情況評估風險與效益。
而針對輕至中度睡眠窒息症患者,口腔矯正器亦是另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案。透過前移下頜或穩定舌頭位置,能擴大上呼吸道空間,從而減少阻塞,有助改善睡眠窒息問題。此外,改善生活習慣對於這類輕症患者也可能帶來顯著改善,例如減重、戒酒、避免服用鎮靜藥物,以及採用側睡姿勢,均有助於減少氣道阻塞。此外,針對鼻敏感或鼻塞患者,定期洗鼻和使用抗炎藥物也能緩解症狀。
專欄:浸醫與您
撰文: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鄧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