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頸部生「肉粒」 脫疣後連患3種癌 醫生拆解1種疣或屬惡性腫瘤
基因異常與皮贅關聯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醫師張家銘在社交媒體上指出,許多人身上會出現小肉芽,即皮贅,這種常見的皮膚現象通常無害,可能只是影響外觀或因摩擦引起不適。然而,有時這些不起眼的皮膚變化,可能是體內潛在健康問題的早期信號,尤其是在與基因異常相關的情況下。
婦人脫疣後連生3種癌 醫生:或基因缺失所致
一位60多歲女性的案例顯示,她早年在頸上長了許多皮贅,當時不以為意並將其去除。然而,隨後她陸續出現腎臟血管脂肪瘤、子宮內膜癌及乳癌等健康問題。經過全基因檢測及CNV分析,張家銘發現患者的PTEN基因有缺失。
PTEN基因是一個重要的抑癌基因,負責調控細胞的生長和分裂,維持細胞正常運作。若PTEN基因發生突變,細胞可能失控增殖,從而增加罹患腫瘤的風險,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正是這個基因的異常,導致這位患者多次罹患腫瘤,包括乳腺、甲狀腺、消化道、皮膚和神經系統的病變。
健康管理建議
皮贅可能是PTEN異常的症狀之一,當皮贅與PTEN基因異常相關時,它們可能不僅僅是皮膚上的小變化,而是身體發出的重要健康警告。還有哪些症狀呢?例如,有人皮下有軟骨般的小結節,即迷走瘤。對於身上有大量皮贅,特別是有家族腫瘤或癌症病史的民眾,張家銘建議考慮進行基因檢測。他同時提出幾項健康管理建議:
1. 採用抗發炎飲食,如多吃深綠色蔬菜、莓果
2. 維持理想體重
3. 減少接觸致癌物質,如紫外線、菸草化學物質
4. 積極緩解壓力
這些措施不僅能降低疾病風險,還能為可能的早期發現爭取更多時間。張家銘強調,皮贅雖然對多數人來說只是普通的皮膚現象,但當它與基因異常相關時,可能是重要的健康信號。透過基因檢測了解先天疾病傾向,再配合後天的生活方式管理,能有效降低疾病風險。
3種類型皮膚肉芽風險
日本醫學博士小川令指出,皮膚肉芽、皮膚贅疣依照大小可分為三種名稱與類型:
- 垂疣:大小約為2~3毫米,容易長在頸部、腋下,為平面或垂掛著,具多發性。
- 軟纖維瘤:直徑約1公分左右,呈單發性。
- 懸垂纖維瘤:比軟纖維瘤更大,向下垂。
這些皮膚增生通常在30歲後出現,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多,特別常見於更年期後女性及肥胖者。皮膚肉芽、皮膚贅疣是皮膚的良性增生,不具傳染性,但有增多的可能,出現原因通常是皮膚老化或體質關係,也有一說認為是皮膚遭受紫外線傷害所造成。
1種皮疣或屬癌兆
日本松井診所院長松井潔表示,步入中年後容易發生皮膚贅疣、肉芽,除了遺傳基因,衣服、內衣或動作時常摩擦刺激到皮膚也是原因之一。有些皮膚突出物可能是受到病毒感染的病毒疣或是皮膚癌,如果皮膚肉芽出現以下情形,應立即就醫:
- 突然變大
- 出血
- 出現黑色、褐色等顏色變化
- 直徑7毫米以上
除了直徑可達1公分的軟纖維瘤、懸垂纖維瘤之外,如果直徑達7毫米以上,很有可能是惡性腫瘤。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或是無法自行判斷的時候,應即向皮膚科醫生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