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傑曾生蛇「痛到無命」 初期似肌肉痠痛 注意4大生蛇警號
以為肌肉痠痛延誤治療
藝人作息不定、飲食紊亂,對健康難免會帶來負面影響。蔡一傑於2021年曾因帶狀疱疹(俗稱「生蛇」)受盡折磨,當時病況嚴重,水泡與紅疹蔓延至全身,還遇上打風,令情況更加險峻,不過他仍冒險前往診所就醫。
蔡一傑曾在2021年於YouTube頻道中分享「生蛇」經歷,他指當時家中周遭五個單位同時裝修,長期嘈吵令他睡眠不足。由於無法好好休息,疑因此令免疫力下降,蔡一傑有日突感到頸部和肩膀的肌肉疼痛,最初以為是運動過量引致,但當找來按摩師後,痛楚不但沒有減輕,反而痛至手肘。他形容當時情況:「沖完涼瞓落床後,左半邊頭出現偏頭痛,後頸髮腳黑點開始腫脹,醒來後發現有水泡,這才知道事情不對勁。」
蔡一傑隨即去看醫生,醫生當時提醒他:「最希望只是發炎,最怕是生蛇。」不料當晚情況愈來愈嚴重,痛楚從頭部蔓延至頸部,甚至胸口和背部,令他痛苦不堪。當天正逢八號風球,他趕忙聯絡醫生,醫生特意為他開診並開出特效藥。蔡一傑憶述:「那天真的是最慘的一天,又打風、又冇嘢食、又痕又痛。」
次日,他發現疱疹已蔓延至手臂,於是轉求另一位醫生的幫助,並接受了進一步治療。經過多方治療後,蔡一傑的病情終於逐漸穩定。
鄭丹瑞兩度生蛇 強調壓力是主因
除了分享自身經歷外,蔡一傑還訪問了鄭丹瑞,後者不幸兩度「生蛇」。鄭丹瑞提到,第一次是在三四十歲時,疱疹由背部開始,當時他並未看醫生,只是自行塗抹藥膏,雖然痊癒但卻留下疤痕;第二次則發生在十幾年前,當時母親離世,因為悲傷過度及壓力巨大,導致再度「生蛇」,病情更蔓延到臉部。他回憶道:「落機後第一時間就去睇醫生,立刻打針控制病情。」
生蛇|什麼是「生蛇」(帶狀疱疹)?
「生蛇」即為帶狀疱疹,是一種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這種疾病因為皮膚上的疱疹常沿著神經分佈,看似一條蛇環繞而得名。
生蛇|生蛇的成因
當人們在兒童時期感染水痘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內,並在免疫系統因年齡、疾病或壓力等原因而減弱時再次活躍,導致帶狀疱疹的發生。年齡增長、免疫系統受損、新冠確診、心理壓力過大、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是生蛇的高危因素。
除此之外,長期服用類固醇、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患有癌症或愛滋病等情況,也大大增加了生蛇的風險。
生蛇|9大生蛇風險因素
生蛇的風險並不僅限於特定人群,但以下幾類人群相對更容易患上:
- 50歲以上人士: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力逐漸下降,生蛇的風險相應增加。
- 免疫力低下者:如癌症患者、愛滋病患者或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的人群。這些人群的免疫系統較為脆弱,難以抵禦病毒的再度活躍,從而增加帶狀疱疹的風險。
- 新冠確診者:新冠病毒不僅會影響肺部和呼吸系統,還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壓力,削弱免疫力,進而增加帶狀疱疹的風險。特別是在康復過程中,免疫力低下者可能更容易受到帶狀疱疹的影響。
- 高壓力生活者:長期心理壓力、焦慮和睡眠不足,都會導致免疫系統的損害,增加患生蛇的機會。壓力會使得免疫系統的反應減弱,導致病毒更容易活躍起來。
- 患有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疾病等。這些慢性疾病會對身體的整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進一步削弱免疫系統,增加帶狀疱疹的風險。
- 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藥物者:類固醇和免疫抑制藥物會抑制人體的免疫功能,使得體內潛伏的水痘病毒更容易被激活,進而引發帶狀疱疹。
- 癌症患者:癌症本身以及治療過程(如化療、放療)都會嚴重影響免疫系統,使得這類人群更容易受到帶狀疱疹的侵害。
- 愛滋病患者:愛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統被嚴重削弱,這使得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各種感染,包括帶狀疱疹。
- 有家族史者:有生蛇家族史的人群相對其他人來說有更高的風險,這可能與遺傳因素以及家族中的生活習慣有關。
生蛇|生蛇的預防方法
預防生蛇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保持免疫系統健康。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規律的運動、均衡的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等,都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此外,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也是有效的預防手段。
生蛇|什麼人適合打「蛇針」?
預防帶狀疱疹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俗稱「蛇針」。無論是否出過水痘或「生蛇」的人士都可以打「蛇針」,但一般建議以下人群接種疫苗:
- 50歲或以上人士
- 19歲或以上因疾病或治療而導致或將導致免疫系統減弱的成年人
不過以下幾類人則不適合接種疫苗:
- 對疫苗敏感人士
- 免疫力欠佳者:如癌症和愛滋病患者、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人士。
- 孕婦或準備懷孕女士:打蛇針後最少4星期不可懷孕。
- 正在進行化療的病人
- 未接受治療的肺結核患者
- 發燒38.5°C或以上人士:需待退燒後才打蛇針。
生蛇|生蛇3大階段
生蛇的病程通常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初期、中期和後期。
- 初期:患者會出現疲倦、頭痛、發熱等全身性不適,並在受影響的皮膚部位感到灼熱或觸電般的疼痛。
- 中期:隨後出現紅斑、水疱,並沿著受影響的神經線分佈,這些水疱會破裂並結痂。此階段的疼痛可能非常劇烈,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
- 後期:疱疹逐漸結痂並癒合,但某些患者可能出現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神經痛,稱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生蛇|4大生蛇常見症狀
生蛇的症狀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皮膚症狀:紅斑、水疱沿著神經分佈,常見於腰部、胸部、面部或頸部等部位。
- 疼痛:不同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所差異,可能是針刺感、灼熱感或電擊般的劇痛。
- 全身性症狀:如發熱、頭痛、乏力等,常見於生蛇的初期階段。
- 神經系統症狀:視乎生蛇的位置,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神經炎症狀,如面癱、聽力障礙等。
生蛇|6大生蛇迷思
- 迷思一:生蛇具有高度傳染性? 事實上,帶狀疱疹的病毒是可以傳播的,但生蛇本身並不會通過普通接觸傳染給他人。只有當疱疹破裂時,病毒可能會透過液體傳播給未出過水痘的人。
- 迷思二:生蛇只會出現在腰部? 事實並非如此。生蛇可以出現在有神經線的任何地方,包括面部、手臂和腿部。
- 迷思三:生蛇繞身體一圈會致命? 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觀念。帶狀疱疹的分佈通常集中在身體的一側,不會環繞整個身體。
- 迷思四:小時候水痘沒有徹底出現,所以長大後生蛇? 只要曾經出過水痘,就有可能生蛇,與水痘是否徹底無關。
- 迷思五:出水痘和生蛇是同一種疾病? 雖然二者由同一種病毒引起,但出水痘主要影響兒童,而帶狀疱疹則是病毒在成年後再次活躍的結果。
- 迷思六:生蛇對孕婦及胎兒有嚴重影響? 大多數情況下,生蛇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較輕微,但若懷疑感染,應立即就醫。
生蛇|4大生蛇治療方法
生蛇的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 抗病毒藥物:需要在症狀出現的72小時內服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 外用藥膏:可以緩解局部症狀,但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加大劑量。
- 止痛藥:根據疼痛的程度,醫生會開出止痛藥物以幫助患者控制不適感。
- 長期神經痛治療:如果疼痛持續,可能需要長期治療,如使用抗抑鬱藥或抗癲癇藥來減輕神經痛的影響。
生蛇|3招降低生蛇風險
除了接種疫苗外,保持身體健康和免疫力強大是預防生蛇的關鍵。建議:
- 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分休息,減少壓力。
- 避免不必要的藥物使用:特別是類固醇類藥物,這些藥物可能削弱免疫系統。
- 及早就醫:如懷疑出現生蛇症狀,應儘早就醫,減少可能的併發症。
生蛇具有傳染性嗎?
帶狀疱疹本身不會透過普通接觸傳染,但疱疹破裂後的液體具有傳染性,尤其對未出過水痘的人。
生蛇需要戒口嗎?
治療期間,建議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的食物,以及酒精和煙草,以促進身體恢復。
生蛇會復發嗎?
雖然復發的機會較小,但免疫力低下者或壓力大者仍可能再次發生帶狀疱疹。建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減少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