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又水腫?中醫推介3款袪濕湯水
原文:Sunday Kiss│撰文:Angela│相片:新傳媒圖片
濕熱又水腫?中醫推介3款袪濕湯水
症狀多為疲倦及水腫
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快要來到,「穀雨」前後天氣潮濕多雨,對植物當然最好,因為在雨水滋潤下,各種農作物順利生長,但對於我們,濕氣過多,就不是太好了。濕可以分外濕和內濕,外濕是外界的水氣,春天雨水多,濕氣自然重,但這是我們不能控制,反而內濕,是因為內部運化水濕的功能失常,津液輸送產生障礙,產生濕邪。
據註冊中醫彭明慧指,肥胖人士、脾胃虛弱人及大病或手術後人士,特別容易濕氣重。「想知自己是否成為濕重人士,可留意自己的舌頭是否胖大,舌苔是否厚,身體有否出現頭身困重、肩膊沉重、四肢痠楚、大便黏膩溏薄、小便渾濁短澀及水腫等。」另外,家長亦可留意小朋友是否出現食慾不振、即使睡眠充足的亦見沒有精神、沒有氣力及對事物提不起勁等情況。
增濕減濕食物要認清
飲湯水祛濕是幫助方法,但為避免濕熱問題不斷重複,亦要認清邊種食物會增加濕重,防患未然。「薏米、赤小豆、扁豆、冬瓜、老黃瓜等都是很好的祛濕食物,但妊娠中婦女不宜吃薏米,因為藥理實驗證明薏仁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可促使子宮收縮,因而有誘發流產的可能。」彭醫師建議,濕氣重的人,亦切勿飲過量凍飲或進食甜食,因為會因損傷脾胃,降低臟腑功能,運化不暢而出現水濕。
如果真的忍不到,也最好在中午前後飲,切忌在早上剛剛起床後或晚上睡前食用。不過,有不少東南亞地區人士,都是用食辣祛濕,對香港人又是否有用?「要視乎體質同環境,如脾胃寒涼,可以適量吃一點辣,但如果身體的濕氣很重, 夜睡、煙酒,此時若以吃辣去對付濕氣,只會變成濕熱。」彭解釋。
【參薏雲苓袪濕湯 健脾祛濕】四人分量
【材料】
黨參5錢、生薏苡仁5錢、炒薏苡仁5錢、
雲苓5錢、白朮5錢、蓮子5錢、淮山5錢、
粟米鬚3錢、陳皮1片、瘦肉半斤
【做法】
1. 瘦肉汆水。
2. 果皮浸軟刮囊。
3. 將 所有材料沖洗後,加入約四公升水中浸水廿分鐘。
4. 將 (3)煲滾後,加入瘦肉一同煲滾。滾後轉中小火熬約兩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四君子瘦肉湯 化濕安神】四人分量
【材料】
太子參5錢、茯苓3錢、白朮3錢、
石斛根3錢、淮山4錢、炒扁豆1両、
蓮子5錢、陳皮1片、瘦肉半斤
【做法】
1. 瘦肉汆水。
2. 果皮浸軟刮囊待用。
3. 將所有選材洗淨,放入湯煲內加入約三公升水中浸約三十分鐘。
4. 將(3)煲滾後,加入瘦肉和果皮,待水再滾後轉中小火熬約兩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豬橫脷薏苡仁袪濕湯 清熱袪湯】四人分量
【材料】
生薏苡仁5錢、炒薏苡仁5錢、赤小豆1両、
炒扁豆1両、澤瀉5錢、蓮蓬2個、粟米鬚2錢、
蜜棗3粒、果皮1塊、豬橫脷1條、瘦肉半斤
【做法】
1. 豬橫脷、瘦肉汆水。
2. 果皮浸軟刮囊。
3. 將所有材料沖洗後,加入約四公升水中浸水廿分鐘; 開火煲滾後,加入豬橫脷、瘦肉一同煲滾。
4. 滾後轉中小火熬約兩小時,加鹽調味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