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7645654

3個月內至少6宗懷疑學童自殺 專家拆解3個高危時期 家長注意7大學童輕生警號

生活健康
一名12歲女童今日(16日)被發現倒臥於旺角奶路臣街1號源發大廈平台,消息指她被發現時身穿校服,懷疑從高處墮下,送院搶救惜最終不治身亡。事實上,9月開學至今本港已有至少6宗懷疑學童自殺事件,有精神科醫生分析指,學童尋短原因一般與學業及感情有關,其中除了開學以外,升中、高中選科及公開試都是學童輕生的高危時期。

近期懷疑學童自殺個案

  • 2024年12月16日:一名12歲女學童於旺角奶路臣街1號源發大廈高處墮下,送廣華醫院搶救後不治。消息指女童墮樓時身穿校服,警員於大廈天台發現屬於死者的書包,但就未有檢獲遺書。
  • 2024年12月11日:元朗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一名12歲姓王男生於校內墮樓,送院後不治。死者父母其後透露兒子患有過度活躍症(ADHD),事發前他曾被副校長、訓導主任及一名主任訓示,其後出現自殺傾向。父母表示會要求3名老師解釋訓示內容,並會去信教育局防止虐待兒童會,要求跟進。
  • 2024年11月11日:一名單位子歲男童於其就讀之北角雲景道11號張祝珊英文中學內從高處墮下,昏迷不醒。救護員到場將傷者送律敦治醫院搶救,惜其後不治身亡。警方調查時於死者抽屜內檢獲遺書,內容指最近飽受壓力,疑因學業問題不開心而輕生。
  • 2024年9月15日:屯門瑜翠園一名13歲男童被發現倒臥於上址對開,懷疑從高處墮下。事後男童就讀學校向家長發通告,表示對事件感惋惜及難過,已啟動危機處理小組,為學生提供情緒支援。
  • 2024年9月14日:一名15歲男童於元朗牡丹街15號康德閣高處墮下,當場身亡。
  • 2024年9月3日:屯門建生邨一名16歲少年被發現倒臥於裕生樓簷篷外。他被發現時身穿校服,救護員到場後證實少年當場身亡。

學童自殺個案創十年新高

資料顯示,去年香港至少有31名中小學生懷疑自殺,這是過去十年來的最高紀錄。香港救助兒童會在上月初曾發出警告,指出這一數字反映出學童自殺問題需要緊急處理和全面支援。教育局的數據亦顯示,這一數字較2018年疫情前的14宗學生懷疑自殺個案增加了1.2倍。

學業與感情為主要因素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早前根據媒體報道的統計指出,從2023年7月至10月26日,共有22名19歲或以下的青少年自殺或企圖自殺,其中18人是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依次為學業、感情及家庭問題,死亡人數達到17人,尤其在9月開學後有明顯增加。機構甚至曾接獲年僅8歲的少年求助,情況令人擔憂。

疫情後學童面臨適應困難

機構總幹事曾展國表示,自9月開學以來,19歲或以下青少年的自殺個案急劇上升,從7月和8月的各4宗,增至9月的5宗,10月更達到9宗。在這22宗自殺個案中,雖然只有18.2%的人有精神病問題,但這比例並不低,因為大多數人是在進入社會後才患病,精神病年輕化的趨勢不容忽視。

他認為,疫情後復常近一年,許多學校已恢復以往的教學模式,家長也為子女安排更多補習,這使得學童難以適應,壓力倍增。若再加上父母婚姻破裂、對成績要求高等因素,以及面對同儕欺凌等,會進一步增加自殺風險。

升中及公開試成高危時期

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學童自殺現象一直存在,常見原因包括學業壓力,特別是在升中、高中選科及公開試等高危時期,因為這些階段學童面對的壓力較大,可能來自家長的期望、學校的成績要求或學童對自己的學業期望。

除了學業壓力,來自同儕的壓力也不容忽視;在青春期,學生的自我價值和自信多來自同儕的認同。如果學童在這時受到同儕排斥,如言語冷漠或網上欺凌,會對其心理造成巨大壓力,特別是這類排斥手法不易被老師或家人察覺,令學童因欺凌所承受的壓力更難以釋放。

家庭壓力及社會期望或成導火線

在家庭方面,學童與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也可能帶來各種壓力,特別是涉及家庭暴力、長期家庭衝突、父母離異、經濟困難等,這些都對學童的心理健康造成負擔,甚至可能誘發抑鬱症、焦慮症等,而當旁人無法察覺時,對學童來說非常危險。

對於一些高年級學生,壓力可能來自社會,特別是在公開試前,能否升讀大學、大學的科目選擇、追求夢想還是符合社會期望等問題,都是壓力來源。有醫生認為,學童自殘甚至自殺的消息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希望能喚醒社會對學童心理健康的關注,但另一方面,當學童經常接觸這類消息,甚至身邊有朋友出現類似情緒困擾時,可能會引發自殺模仿潮。

學童自殺7大徵兆

  • 低調消極、社交減少
  • 言語上表達負面情緒
  • 經常缺課、難以專注
  • 失去自理能力(如不願洗澡或用膳)
  • 在社交平台表達負面情緒,甚至作死亡預告
  • 學業表現突然轉差
  • 寫信向身邊人道謝或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