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過節食滯腸胃炎病人增3成 醫生拆解腹瀉處理法5種情況即求醫
1.大時大節易食滯 腹瀉求醫病人增3成
近日適逢大時大節加上天氣較寒冷,不少港人食自助餐或打邊爐次數亦較頻密。林醫生指近期收到有關因屙嘔問題求醫的病人明顯較多,幅度約增加2、3成,其中約半數都與食滯有關,病毒性引致的腹瀉則較少。
2.輕微腹瀉處理方法
林醫生提到,近期有腸胃問題的病人病因多與食用過期不潔食物,又或者飲食過量有關。對於這類病人,林醫生建議先轉食清淡食物、避免過份油膩,同時應多補充水份,份量大概半小時飲半杯水,份量不會引致腹脹即可。
3.腹瀉伴隨5大症狀應求醫
大部分情況下,情況較輕微的腸胃問題病人可在經歷多次屙嘔後自行康復,但林醫生提醒,如病人同時出現以下情況就應該儘早求醫。
5種情況下應儘早求醫
- 肚屙持續3日不止
- 大便帶血
- 持續發燒
- 有缺水情況(可從小便顏色判斷)
- 顯著疲勞、精神不振
4.急性腸胃炎不宜自行服藥
誤食不潔食物有機會導致急性腸胃炎。林醫生指部分較嚴重的腹瀉病人有可能一日之內連瀉10次,但「屙乾嘔淨」之後一般可以自行痊癒;但如果病人感到身體嚴重不適,甚至「屙水」到出現脫水情況,即使病徵出現時間較短亦應儘快求醫,醫生或會開出止瀉藥物,如情況嚴重亦可能會處方抗生素處理。
根據衞生署資料,急性腹瀉患者會出現大便頻密並且呈稀爛或水狀的情況,同時可能出現嘔吐及發燒。病情通常輕微,一般會自然痊癒,但部分較嚴重的個案可能會出現脫水甚至休克等併發症;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一般潛伏期為數小時至5天,病毒引起的則為1至3天。對於急性腸胃炎患者,處理方法一般為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衞生署指腹瀉情況嚴重的患者應向醫生求診,不應自行購買藥物服用。
5.急性腹瀉等於中流感?
近期屬流行性感冒高峰期,林醫生指流感的病徵的確包括腹瀉,不過並非所有流感患者都會出現腹瀉;事實上,林醫生所見的流感病人當中,僅有2、3成出現腹瀉症狀;隨非伴隨發高燒、肌肉酸痛等症狀,否則不建議病人自行將腹瀉當做流感處理。
要分辨是否感染流感,林醫生指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坊間不少地方有出售各種快速測試套裝,市民如有懷疑可自行測試。林醫生又提醒流感與一般感冒症狀相似,但甲型流感就有機會引發多種嚴重併發症,提醒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儘早求醫:
- 抽筋、持續嘔吐
- 神志不清、腳步不穩
- 心跳持續在每分鐘100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