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嶺行山漢遭蜂螫亡 全身佈滿數十針孔 蜂螫4種情況須求醫【必學保命4式】
4人登山遇蜂襲 1人失蹤4小時獲救送院不治
救援人員接報救出3名往山頂逃走的登山客,其中1名54歲女子頭及手部被蜂螫傷,清醒送那打素醫院治理;另外1名男子則失蹤近4小時。
至晚上近8時,救援人員於近犁壁山尋獲該名63歲失蹤男子。當時男子已陷入昏迷,身上及手上至少有10多個疑為蜂螫傷口的針孔。飛行服務隊以直升機將男子救起,送東區醫院搶救,惜延至晚上8時42分宣告不治。男子死因有待進一步調查。
拆解4種程度蜂螫過敏
局部反應:被蜂螫傷後,常見的症狀包括紅腫、劇烈疼痛、麻刺和灼熱感等。這些反應通常只在螫傷部位發生,並可自行恢復。
中度過敏反應:在某些情況下,螫傷部位的紅腫可能擴大,症狀包括患處紅腫和腫脹持續擴大,通常在5-10天內痊癒。
嚴重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包括呼吸困難、皮膚蕁麻疹、咽喉腫脹、脈搏微弱、噁心、嘔吐及昏倒等症狀。此類過敏反應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立即進行急救治療。
全身性症狀:如多次被螫或對蜂毒高度敏感,可能會導致嚴重反應,如低血壓、腎功能衰竭、多發性器官衰竭等。
遭蜂螫甚麼情況下要求醫?
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出現呼吸困難、脈搏加速或其他過敏性休克症狀
多次螫傷:被蜜蜂或胡蜂反覆螫刺,毒液累積可能引發毒性反應
螫傷部位特殊:螫傷發生在口腔或咽喉,可能會引起呼吸道阻塞
症狀持續不退:如螫傷後紅腫、疼痛等症狀持續數天未減輕
虎頭蜂攻擊性強 專家提行山「4不」自保
行山客被蜂類襲擊的事件時有發生,其中又以虎頭蜂最為兇猛。台灣養蜂專家黃皇龍曾表示,全身呈黑色的蜂多為黑腹虎頭蜂,其生性敏感,加上入秋時是其繁殖季節,當有風吹草動即派出「偵察蜂」群起攻擊。黃皇龍提醒山友如發現「偵察蜂」,切記避免大動作並將身體壓低,再緩緩離開現場。
針對有次事件,新北市動保處分享4項避免虎頭蜂攻擊的守則,
1. 勿亂揮手
千萬不要因為驚慌而盲目揮手,一旦被虎頭蜂認為「有威脅」,就可能遭到蜂群圍攻。最好以衣服或手肘保護頭部,低身向後退出或乾脆繞道而行。
2. 勿穿深色衣物
虎頭蜂攻擊目標多為黑色、具絨毛、正在移動的動物,故被頭髮覆蓋的頭部易成攻擊目標,建議登山時可穿淺色長袖衣物、戴淺色帽子。
3. 勿噴香水
虎頭蜂喜歡吸食腐敗的果實汁液及味道濃郁的樹汁,上山不宜噴香水,或塗抹氣味濃郁的化妝品。
4. 勿走小徑
在郊區步道健行或爬山時,應盡量在步道上活動,避免前往人較少的地方,像是沒有步道的林區或小徑。
蜂螫保命4式
香港紅十字會曾提醒,當你或身邊的人不幸在郊外被蜜蜂或其他昆蟲螫傷,情況可能由輕至重,包括局部痕癢、腫脹,甚至可能引發呼吸困難或過敏性休克。根據紅十字會的建議,面對這些情況時應保持鎮定,並立即按照以下步驟進行處理:
- 如果傷口留有螫針,用咭片或眉鉗將螫針刮走
- 用清水沖洗傷口
- 可冷敷傷患處,減輕痛楚同紓緩腫脹
- 盡快去醫院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