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 腦中風

40歲男子浴室猝死 醫生警告10大易猝死行為 沖涼忽略1件事腦中風機會增4倍

生活健康

廣告

在冬季,一些平常的行為可能成為致命的因素。醫生提醒,寒冷天氣下,有10種行為可能增加猝死的風險。特別是洗澡前後忽略一件事,可能使中風風險增加四倍!長者或長期病患者應特別注意保暖和身體狀況,避免高風險行為。

40歲台男浴室猝死

綜合台灣傳媒報導,一名40歲姓陳男助理教授今日(23日)早上9時許,被胞姐發現倒臥於台北市住所的浴室內,昏迷不醒。救援人員到場後發現事主身體已然僵硬、明顯死亡。由於涉事單位的熱水爐是裝在室內,且報案人供稱有聞到煤氣味,警方初步判斷為一氧化碳中毒。

然而,另有報道指當地煤氣公司到場檢查時,測出案發地點的一氧化碳數值為0,故男子死亡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

醫生提猝死3大高危地點

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其Facebook專頁上撰文,提醒氣溫驟降時猝死個案顯著增加,尤其是長者和慢性病患者需特別小心。他指出猝死常見的三大地點:

  1. 家中睡房與浴室:研究顯示,約70%的猝死事件發生在家中,尤其是在臥室和浴室,寒冷的清晨和夜晚更是高風險時段。
  2. 公共場所:約18%的猝死事件發生在公共場所,如街道、公園或交通工具內,特別是在寒冷的戶外環境中。
  3. 工作場所:尤其是從事戶外工作或需長時間待在寒冷環境中的行業,如建築工人或物流業速遞員。

10大猝死高風險行為

第10位:戶外吸煙

  • 煙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其中一氧化碳會取代血液中的氧氣跟紅血球的結合能力,使身體細胞獲得的氧氣量減少;尼古丁使血管收縮,心跳加速,並增加血液循環系統的負擔。焦油刺激並破壞細胞,對身體的細胞造成影響;另外吸入忽冷忽熱的溫差與有毒刺激氣體,更容易造成支氣管的不正常收縮導致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發作。
  • 建議:寒冷天氣下,於戶外吸煙往往吸得更大口,更增加猝死風險,唯一解決方法是戒煙。

第9位:睡前飲酒

  • 酒精會擴張血管,加速體熱散失,加上酒精麻醉了感覺降低體溫感知力,特別是在寒冷環境下容易因低體溫猝死。
  • 建議:冬天飲酒適量即可切莫到喝到酒醉斷片。

第8位:冚被冚過頭

  • 有研究發現把棉被蓋滿頭睡覺對於失眠者更容易進入睡眠;尤其是家中有小嬰兒或是臥床失智無法表達或自由翻身踢被的長者,有可能一個棉被蓋頭壓迫到呼吸道就導致窒息的悲劇發生。
  • 建議:蓋被時要留下呼吸空間,不要蓋到鼻子以上。

第7位:戶外露宿

  • 入睡後體溫會降低,很多無家可歸者或深夜外出人士,一但沒有足夠的保暖設備就容易因低體溫喪命。
  • 建議:夜間在外應做足保暖措施。

第6位:長時間戶外活動

  • 如短時間身處低溫環境,人體會經由神經與內分泌系統增加代謝產熱,並且收縮表皮血管減少熱量的流失;如長時間穿著單薄曝露於寒冷天氣下,身體產熱不足會增加低體溫引發猝死風險。
  • 建議:寒冷天氣下應避免長時間身處戶外環境。

第5位:半夜起床夜尿

  • 長者突然離開溫暖被窩,瞬間進入寒冷室溫,或因溫差過大而在廁所猝死。
  • 建議:長者房間可多增加暖氣設備,或是穿保暖長褲入睡減少半夜起床入廁的溫差。

第4位:熱水器放室內

  • 寒冬大家都習慣緊閉門窗,每年冬天都有不少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故發生。
  • 建議:熱水爐避免安裝在室內,同時應做好通風。

第3位:寒流下過度晨運

  • 很多長者習慣清晨運動,但其實天清晨是溫度最低的時候,血壓容易上升,加上寒冷刺激和運動負荷增加了交感神經的興奮,增加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風險。
  • 建議:寒流下長者建議留在室內做運動。

第2位:忽略胸痛照瞓覺

  • 冬天的猝死很多都有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徵兆,起因可能是高血壓或心律不正,或者是心臟缺氧。許多人會將這些症狀歸因於天氣過冷或疲勞,往往因為不舒服症狀就早早上床睡覺,結果不幸在床上猝死。
  • 建議:睡前任何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一定要告知家人,並密切觀察,若沒有改善儘早就醫且莫不當一回事就去睡覺。

第1位:洗澡前後溫差超過5度

  • 溫差過大足以致命;有研究發現,溫差大於5度開始,猝死風險就會顯著提高,連腦血管阻塞疾病也是因為溫差大於5度以上開始;即使是沒有任何病史的健康人士,一旦溫差超過5度,急性腦中風風險亦會遞增4倍。
  • 建議:洗澡前先將室內暖氣先打開5分鐘,或是打開其他浴室保暖設備,令從脫衣至洗澡,以及洗完澡後再穿上衣服之間的不要有太大溫差。

心肌梗塞急發性高 4類人屬高危群組

台灣軍總醫院汀洲院區院長、家醫科、老年醫學科醫生謝嘉娟表示,心肌梗塞屬死亡率極高的急症,尤其在寒冷季節或溫差過大時,容易誘發心血管問題。她提醒,做好保暖措施至關重要,例如使用圍巾、帽子、手套、襪子等保護頸部和四肢末端,避免身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室內亦需保暖,半夜起身如廁或早上起床時,應慢慢活動身體促進血液循環,以免因血壓劇烈波動導致心血管負擔加重。

以下4類人群屬心肌梗塞高危族群:

  1. 40歲以上男性及50歲以上女性
  2.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者
  3. 不良生活習慣者,例如長期抽煙、飲酒或熬夜
  4. 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及肥胖人士

心肌梗塞8大先兆

謝嘉娟醫生指,心肌梗塞在發作前大多是有先兆:

  • 胸悶:感覺如重物壓在胸口
  • 胸口劇痛:短暫但劇烈的疼痛,可能持續一段時間
  • 呼吸困難:氣促或感到胸部沉重
  • 冒冷汗: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冷汗
  • 嘔吐及暈眩:伴隨噁心或站立不穩等狀況

她提醒若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刻停止所有活動,坐下或躺下休息;同時可含服舌下含片以暫緩疼痛,並盡快召喚救護車送院。另外,心肌梗塞也有幾項非典型徵兆:

  • 手臂酸麻
  • 下巴及牙頜疼痛
  • 肩膀及上腹不適

她指這些非典型症狀容易被忽略,但實際上可能是心血管流動阻塞引起的輻射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