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注意|病毒酒精殺不死打邊爐高危 深圳諾如病毒風險升溫 專家警告傳染力強提3招自保
廣告
經常北上港人注意!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近日發出警告,指可致急性腸胃炎的諾如病毒(諾羅病毒)正處於活躍期,並已將病毒的風險等級由「低」升至「中」級。有醫生指諾如病毒無法用酒精殺死且傳染力高,尤其是港人熱愛的「打邊爐」亦是感染諾如病毒的高危活動之一,故提出3大重點供各位自保。
深圳諾如病毒風險「低變中」
根據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監察數據,由2月12日至18日期間,為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活躍期,因此當地中心將該病毒的風險等級由「低」升至「中」級,並提醒民眾吃飯、煮飯前、如廁後務必洗淨雙手,尤其需注意生蠔之類的海鮮,必須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貝殼類食物高危 醫生提3招自保
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專頁表示,諾如病毒感染個案一般與長期照顧服務機構、家庭聚餐,以及和未徹底加熱海鮮有關,例如生蠔,病毒潛伏期由10至50小時不等,平均24小時,典型症狀包括每日4至8次水瀉、噴射狀嘔吐、低度發燒37.5至38.5°C,以及腹部絞痛伴隨肌肉痠痛,小於5歲幼兒可能因嘔吐導致代謝性酸中毒。
3大防疫重點
1. 個人衛生
- 如廁後、進食前使用「抗菌肥皂搓洗20秒」,重點清潔「指縫與甲溝」
- 「酒精性乾洗手對諾羅病毒無效」。應優先選擇含次氯酸鈉(漂白水)的環境消毒劑
2. 飲食安全
- 貝類水產需以85°C以上加熱90秒方可滅活病毒
- 生熟食砧板分離,避免交叉污染
- 腹瀉期間禁止為他人備餐(症狀消退後仍需持續48小時)
3. 環境消毒
- 嘔吐物處理應穿戴手套與口罩,先以5,000ppm漂白水覆蓋30分鐘再清除
- 門把、電梯按鍵等常觸碰表面,每日以1,000ppm漂白水擦拭。
醫療處置原則
- 支持性療法:補充水分與電解質(WHO建議低滲透壓口服補液鹽)
- 止吐劑應用:Ondansetron舌下錠可減少兒童急診輸液需求
- 抗生素禁忌:諾羅病毒為RNA病毒,「抗生素無效」且可能加劇腸道菌群失衡
若出現以下危險徵兆,應立即就醫:
- 持續嘔吐超過12小時
- 血便
- 意識改變
諾如病毒|4大傳播途徑
據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及深圳疾病控制中心資料,諾如病毒具有極強傳染性及低感染劑量,其傳播途徑多樣,包括吸入患者嘔吐物或糞便釋出的氣溶膠、間接接觸受污染的環境,以及食用或飲用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尤其是未經徹底煮熟的貝類和蔬果。
- 食用或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 接觸患者的嘔吐物或糞便
- 接觸受污染的物品
- 經嘔吐時產生的帶病毒噴沫傳播
諾如病毒|5類場所容易爆發
深圳市疾控中心指,諾如病毒的傳染性強、感染劑量低,只需18-2800個病毒粒子就可以感染,而一個人感染後,一次能排出數十億個病毒。感染諾如病毒後通常24至48小時就會發病,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就會發病。而且感染者痊癒後,並不具備持久的抗體保護,短期內若再次接觸病毒,或會二次感染,並指在托幼機構、學校、養老院等人群聚集場所中,極易引起爆發。
衛生防護中心亦提醒,在人多聚集的地方特別容易爆發,包括以下地點:
- 學校
- 安老院舍
- 酒店
- 遊戲設施場地
- 郵輪等
諾如病毒|5大群組高危
衛生防護中心指出孕婦、嬰兒、幼兒、老人和免疫系統較弱等屬易受感染的群組,應避免進食沒有烹煮的食物(例如貝類海產,特別是生蠔)或食物內含有不會被煮熟的原料 (例如預製或預先包裝的沙律)。
諾如病毒|預防諾羅病毒「五要五不要」
五要
- 飯前便後要洗手
- 海產魚蝦要煮熟
- 生熟食品要分開
- 房間環境要衛生
- 出現症狀要就診
五不要
- 生水未煮不要喝
- 體弱者不要生食水產品及蔬菜
- 病人不要為他人加工食品
- 無牌餐飲不要光顧
- 未做好防護,不要處理病人嘔吐物和污染物
圖片來源: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