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壺可含重金屬塑化劑 揀錯恐中毒損腦神經 專家提醒注意4個號碼自保
不少人或會用保溫壺盛載熱飲甚至湯水,然而一旦用料選擇不當,飲水隨時變成「飲毒」有台灣傳媒早前指出,市面上的保溫壺通常由不鏽鋼或塑膠製成,但這些材料的質量差異可能會影響安全性。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前需仔細識別幾個關鍵號碼,以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
多種不鏽鋼品質各異部分重金屬可致腦神經退化
台灣《中天新聞》早前報道,指市場上的保溫水壺主要分為塑膠和不鏽鋼兩類。不鏽鋼的等級各異,包括:
- 200系列:工業用等級
- 300系列(304、316):食品及醫療級
- 400系列:具磁性
報道指,工業工(200系列)不銹鋼容易生鏽,長期使用以工業用不鏽鋼製造的水杯飲水或導致重金屬中毒,相對而言食品及醫療級(300系列)不鏽鋼所製造的保溫壺就相對安全。
台灣吉田醫療機構副院長曾哲凰指,錳是一般存在於身體裡面的微量金屬,但一旦過量,則有可能引起大腦神經退化。
塑膠水壺耐熱程度不同 買水壺認清4個號碼
在選擇塑膠水壺時,消費者應留意瓶身的三角形符號。標示為「PP5」或「PC7」的塑膠材料耐撞擊且可承受高達130至140度的溫度。如果標示為「PVC3」,則耐熱程度僅為80度,這樣的產品在盛裝熱水時可能會釋放有害塑化劑。
報道引述醫生建議,指在挑選保溫壺時,應優先考慮304或316號的不鏽鋼水壺,而在選擇塑膠水壺時則應選擇標示為「5」或「7」號的產品。這樣可以大幅降低誤攝入有害物質的風險。
消委會拆解3組數字意義
本港消費者委員會曾指出,不銹鋼器具通常會顯示三位數字,如200、300和400等,這是美國鋼鐵學會的分類法,用以標示不銹鋼中鉻、鎳及錳的大約含量。不同元素比例使得不銹鋼具有不同特性:
- 304不銹鋼:又稱18/8或18/10,含有18%鉻和8%或10%鎳,耐腐蝕性較強。
- 316不銹鋼:含有更高比例的鎳和鉬,提高了耐鹽性,但價格較貴。
- 430不銹鋼:又稱18/0,含18%鉻,但幾乎不含鎳,因此耐腐蝕能力較差。
消委會參考香港中毒諮詢中心的紀錄,目前尚未發現因使用不銹鋼廚具而導致過敏的個案,但曾有個案因誤食金屬碎屑而受傷,因此建議避免使用破損的不銹鋼器具。
不銹鋼用具選購貼士
消費者委員會提供了一些選購及清潔不銹鋼用具的小貼士:
- 使用中性洗潔精清洗新買的不銹鋼容器,再用熱水沖洗以去除可能殘留的污物。
- 建議使用陶瓷或玻璃器皿盛載酸性、鹼性或高鹽分食物,以減少重金屬釋出的風險。
- 避免使用強鹼或強氧化性的清潔劑清洗不銹鋼用品。
- 不要用鋼絲刷或百潔布擦拭,以免刮傷金屬表面。
- 每次使用後應立即清洗,以防止食物殘留。
- 若發現不銹鋼用具出現生鏽情況,應立即更換。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