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須戒口禁食 改變進食順序逆轉糖尿病 緊記4字口訣糖尿病情改善37%
不幸患上糖尿病,不少人都會認為應從飲食角度著手治療。台灣有營養學專家早前就分享病例,指病人透過改變進食順序,將糖化血色素從9%降至5.7%,降幅達37%。該名專家指,這可能是因為蛋白質能增加飽足感,並且比碳水化合物消化得慢,從而減少葡萄糖快速進入血液,減輕胰島素的負擔,使餐後血糖更穩定。
改善進食順序 糖尿病人病情改善37%
台灣營養學專家洪泰雄早前於社交平台分享該個成功病例,指友人透過「蛋白質先吃」策略,成功降低糖化血色素,甚至醫生建議可以停藥。他認為這種方法在某些情況下對糖尿病管理有幫助,但效果因人而異,需配合其他健康生活習慣。
「先肉後飯」可減血糖波動
洪泰雄解釋,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速度比碳水化合物慢,先吃蛋白質能減緩胃排空速度,降低葡萄糖快速進入血液的機會,從而減少血糖波動,減輕胰島素分泌的負擔。此外,高蛋白質飲食可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幫助血糖控制,並增加飽足感,減少過多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蛋白質食先」正確順序
- 蛋白質:於肉類、魚類、蛋、豆腐及豆類
- 纖維食物:如綠葉蔬菜、花椰菜、茄子等
- 碳水化合物:如糙米、薯仔、藜麥等低升糖指數的全穀類
洪泰雄補充指,蛋白質應佔全餐的25至30%,蔬菜佔50%,碳水化合物則控制在20至25%。此外,他提醒每餐應保持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或長時間空腹。
專家提醒注重運動及作息
雖然該患者成功令患者糖化血色素下降37%,但洪泰雄認為最理想還需搭配其他因素,如減少精緻糖與澱粉、增加運動量,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他強調,並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能單靠「蛋白質先吃」達到顯著效果,需視個人胰島功能和代謝狀況,且高蛋白飲食若過量恐增腎臟負擔;另外也要定期監測血糖,避免血糖反彈。
減重專家4招助減低血糖
台灣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早前於另一節目分享,指曾有一名糖尿病女子在不斷加藥之下,體重從100公斤增至113公斤。為改善此情況,魏士航建議從以下四個方法控制血糖:
- 以211餐盤掌控食材比例,2份青菜、1份蛋白質和1份澱粉
- 改變用餐順序,以水→肉→菜→飯→果的形式,提升飽足感並降低攝食量
- 建議以原型食物為主,避免經過磨粉或糊化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讓血糖快速上升
- 進食速度必須超過15分鐘,細嚼慢嚥,以達到飽足感而不過量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