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 肝癌 致癌物|女子不飲酒無肝炎 常食花生醬搽方包致肝癌 醫生點名6款食物高危

致癌物|女子不飲酒無肝炎 常食花生醬搽方包致肝癌 醫生點名6款食物高危

腫瘤及癌症

廣告

普遍不過的日常食物,食用方式不當亦可以引起嚴重後過。台灣一名健康狀況良好的女子明明沒有飲酒習慣,卻因消化不良就醫,檢查後竟揭發患有巨大肝癌,癌細胞甚至經已轉移肺部。醫師細問下發現事主長年食花生醬搽麵包,懷疑是由於攝取一種「一級致癌物」導致肝癌。

每日食花生醬搽麵包 持續20年食出巨大肝癌腫瘤

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早前於社交平台分享病例,指該位女患者既無飲酒習慣,亦未患有乙型或丙型肝炎。她因消化不良就醫時,卻發現已經罹患巨大肝癌並伴隨肺部轉移。經詢問得知事主每日早餐都會食花生醬搽方包,習慣已持續至少20年。

黃麴毒素屬一級致癌物 變壞花生、腐乳內常見

劉醫生推測,事主可能是因為長期食用含有黃麴毒素的花生醬致病。他解釋指黃麴毒素是一種黴菌毒素,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認定為一級致癌物,與肝癌、腎癌及胃癌有關,尤其是肝癌。除花生粉或花生醬,腐乳、臭豆腐、粟米、咖啡豆粉等食品若受污染,也可能含有黃麴毒素。

劉博仁建議食用上述食品時,應盡量選擇新鮮品,以減少黴菌毒素污染的風險。此外如喜歡食花生,最好選擇有殼的新鮮花生,以降低黃麴毒素污染的可能性。

食安中心:其中1類黃曲霉毒最常見、致癌能力強

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資料,黃曲霉毒素是一組天然存在的毒素,主要包括B1、B2、G1及G2四類。在各類黃曲霉毒素中,以黃曲霉毒素B1最常見,毒性最大,引致肝癌的能力最強。黃曲霉毒素G1、M1、B2和G2導致細胞產生突變的程度依序遞減。黃曲霉毒素M1和M2多在奶類和奶類產品中發現。

黃曲霉毒素多見於熱帶地區,多於濕度及溫度高的環境中出現;發展中國家的農作物在收成後沒有作適當的處理和貯存,往往令花生、玉米、穀物、棉籽、木本堅果、部分香料等農作物受到污染。另一方面,當乳牛吃了受黃曲霉毒素B1和B2污染的飼料後,毒素會分別轉化為毒性較小的黃曲霉毒素M1和M2,主要存在於乳汁中,部分積存在肝臟和腎臟中。

黃曲霉毒素會導致肝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所有天然存在的黃曲霉毒素列為令人類患癌的物質,而黃曲霉毒素M1則被列為或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黃曲霉毒素對帶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的人致癌作用比較明顯。乙型肝炎是本港的常見病,約有8至10%的成人是這種病毒的攜帶者。目前,研究人員仍在研究黃曲霉毒素與肝炎病毒的相互影響。

食安中心提醒消費者,應把食物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發現食物有發霉的迹象,便應棄掉。

1毫克足以致癌 4種地方最常見

據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有限公司所指,黃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甚至「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有4種地方特別容易滋生黃曲霉毒素,提醒大家注意:

1.沒洗乾淨的砧板、筷子

如果砧板、筷子沒有及時清洗乾淨,上面殘留的食物殘渣和水分就會成為微生物良好的培養基。如果你家砧板、筷子(特別是木製的)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霉斑,最好換新的。建議大家每次用完後砧板後,應盡快清洗乾淨、擦乾,並放在​​通風乾燥處。同時,別忘了定期對砧板進行徹底清洗。

2.發苦的堅果

如果吃到苦味的瓜子等堅果,這時候大家一定要趕緊吐掉,並且漱口,因為這種苦味正是黃曲霉素的化身,就算少量攝入也容易增加肝癌風險。

3.劣質芝麻醬、花生醬

有些人吃麵條的時候,喜歡加上一勺芝麻醬或花生醬。但是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變質的芝麻/花生等製作醬料,其中變質的芝麻/花生中可能含有黃曲霉毒素,而經過加工之後會更難被識別。

4.小作坊的自榨花生油

與上面的醬料同理,花生、玉米等如果在儲存過程中發霉,榨出來的油也可能含有黃曲霉素。一些小作坊的壓榨機或家用榨油機工藝簡單,缺乏除去有害物質的工藝,很可能給黃曲霉素可乘之機。

美國FDA更新健康食物名單 白麵包被剔除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於去年底更新針對各種食物的「健康」定義,將白麵包及早餐穀片、乳酪及水果飲品排除在外,意味它們不再被定義為「健康食物」。與此同時,以下多款食物則被列入成為「健康」食物:

  • 牛油果
  • 堅果
  • 高脂魚類(如三文魚)
  • 雞蛋
  • 橄欖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