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你回家!

歡迎你回家!

腦神經及精神健康
猶記得有一次上班,在探病時間聽到一位家長對其兒子樂明說: 「明仔!你要乖些啊!你乖乖的話,便可以快些出院回家見媽媽了!我們便可以一家人歡度復活節假期……」表面看似是普通的家常鼓勵說話;可是,對樂明來說,出院就像考大學入學試般困難及遙不可及,因為他已住院長達十一年了。

樂明是一位中度智障並患有自閉症的病人。雖然基本生活自理並無大礙,但是礙於欠缺自我表達能力,常常出現嚴重的具挑戰性行為 (Challenging Behavior)。當別人不理解他的需求時,他會突然大力拍門、翻桌、打自己,甚至攻擊別人。

透過藥物治療確實能減低他的衝動性。但是,基於樂明不善於表達自己,上述具挑戰性行為仍時有發生;導致他不能參加各種復康活動,家人亦缺乏照顧及處理樂明情緒的信心及能力,因而影響出院機會,以致樂明住院達十一年之久。醫學上,這稱之為難治 / 難以控制 (Refractory),樂明的復康進程並不樂觀。

當筆者與正向行為支援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團隊接收並處理這宗個案時,團隊認為每一次具挑戰性行為背後必有前因。所以,我們利用「應用行為分析」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深入觀察並記錄樂明每次具挑戰性行為發生時的情況。

慢慢地,團隊開始發現樂明的具挑戰性行為是有特定規律及時間性。於是,團隊決定針對該特定時間進行個人化護理計劃。透過建立治療性關係,加上個人化的規律作息及活動,樂明情況開始好轉。他的行為由不可預測、具攻擊性,漸漸變得穩定及合作,更樂於參與日間中心的活動,享受每次參與活動的機會,並改善行為。

團隊更把握時機,透過獎勵及鼓勵,為樂明建立良好習慣,建立出院基礎。終於,我們在臨床會議上與家人商討後,決定讓樂明出院回家。為促進溝通,正向行為支援團隊更精心準備了一份「溝通護照」,記下樂明的生活習慣以及處理其具挑戰性行為的方法,好讓家人更有信心照顧他。出院當天,家人與樂明向團隊送上心意卡,感謝十一年間的照顧和努力。

智障人士往往礙於缺乏溝通技巧,會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具挑戰性行為以表所需,大大影響生活質素。時至今日,除了利用藥物治療,護理團隊亦會利用循證實踐 (Evidence-based Practice),為病人作個人化行為治療。此舉能大大提升病人生活素質,照顧者亦能得到適切健康教育,減低照顧者壓力,更有能力在社區延續對智障人士的照顧,減低再入院的機會。

復活節假期將至。樂明,你的家人正高興地期待著跟你說聲:「歡迎你回家!」

青山醫院「彩虹活動中心」智障精神科學員與職員合作完成的作品。(圖片來源:醫管局圖片)
青山醫院「彩虹活動中心」智障精神科學員與職員合作完成的作品。(圖片來源:醫管局圖片)
青山醫院「彩虹活動中心」提供理想、合適的訓練環境給院友學習和訓練。(圖片來源:醫管局圖片)
青山醫院「彩虹活動中心」提供理想、合適的訓練環境給院友學習和訓練。(圖片來源:醫管局圖片)
為了促進溝通,青山醫院正向行為支援團隊精心準備「溝通護照」,記下個案患者的生活習慣及處理其具挑戰性行為的方法,好讓家人更有信心照顧他。(圖片來源:醫管局圖片)
為了促進溝通,青山醫院正向行為支援團隊精心準備「溝通護照」,記下個案患者的生活習慣及處理其具挑戰性行為的方法,好讓家人更有信心照顧他。(圖片來源:醫管局圖片)

專欄:輕鬆講‧醫事Talk – 醫院管理局

撰文︰青山醫院註冊護士鄧天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