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如何打小人
廣告
今年3月5日又係農曆「驚蟄」,大家都會想起鵝頸橋下的「打小人」活動,有人覺得打小人迷信,但其實這項充滿香港獨特文化的活動,已被香港民政事務局初步列爲63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以下向大家傳授正確打小人方法,及分享當中有趣知識:
圖文:東方新地
驚蟄起源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排於立春及雨水之後,2020年驚蟄係3月5日 (星期四) 。
驚蟄的原意其實與打小人並無直接關連,古曆記載:「鬥指丁爲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
驚蟄的真正意義,是代表春雷初響,大地萬物開始萌芽生長;故此蛇蟲鼠蟻紛紛湧現,所以此節氣隻是用作反映氣候現象。
為何驚蟄變成打小人?
至於演變成打小人的風俗,是因爲中國以農立國,蛇蟲鼠蟻會危害農作物,又因古時民智未開,人們便想出「祭白虎」的方法,希望用老虎的威武來鎮壓蟲蟻。
流傳下來,民間便把蟲蟻比喻作是非口舌,驚蟄需用硬物拍打以作驅趕,同時亦要「祭白虎」,以求鎮壓小人,於是便發展出每逢驚蟄打小人的習俗。
打小人的作用
其實打小人純粹發洩不滿,只求自己開心而已,實際作用不大;不過倘若真的要打小人求心安,也切不可指名道姓或提供詳細背景資料,否則委托者與執行者也有折福之虞。
若真的想打小人,可以籠統地稱作「工作上的小人」或「感情上的小人」等,便無後顧之憂。
打小人的方法
香港最熱門的打小人地點,當然是銅鑼灣的鵝頸橋。該處長期聚集了一些專門替人打小人的婆婆,驚蟄前後爲數更多。
若去請打手打小人,便無需自行準備衣紙,因爲那些「打手」已準備妥當,當中包括香燭、貴人符、百解符、小人紙、五鬼紙、紙白虎、肥豬肉、米粒及綠豆等。
至於打小人的儀式乃大同小異,通常打手會用鞋子拍打小人紙,口念打小人口訣,之後將白虎擦一擦肥豬肉,白米和綠豆撒在地上,再燒毀紙白虎、小人紙和其他衣紙,寓意口舌是非的白虎和小人會被趕走,儀式便告完成。
趕小人錦囊
每個人或多或少會有些小人在身邊惹事生非,不是人人都會去打小人,如想避開小人、遠離是非口舌,亦有不少方法,例如擺個風水陣或借用貼身飾物去避開是非:
打小人口訣押韻鬼馬
近年坊間掀起「保衛」廣東話的運動,其實打小人的口訣可謂香港廣東話的精粹,由於沒有固定的口訣,很看每個「打手」的臨場發揮,當中不少既押韻又鬼馬的語句,令人看後會心微笑,以下是部分有趣的示範口訣:
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碇抖。
打你個小人面,打到你成世都犯賤。
打你個小人眼,打到你返工唔偷懶。
打你個小人耳,打到你銀紙當草紙。
打你個小人鼻,打到你開口夾着脷。
打你個小人頸,打到你瞓到唔知醒。
打你個小人膽,打到你隻眼系咁眨。
打你個小人肚,打到你成日俾人告。
打你個小人手,打到你有錢唔識收。
打你個膝頭哥,打到你日日系咁屙。
打你個小人腳,打到你有鞋冇腳着。
小人有樣睇
與其跑去鵝頸橋打小人,不如疏遠生活上的小人更實際。以下是小人的典型面相特徵,如果你身邊有這些的朋友、同事,便要保持距離,以免招惹無謂是非。
眼神閃縮
眼是靈魂之窗,若眼神閃縮不定,常有偷望、斜視的表現,多爲心術不正之人。
如有閃縮的眼神,再配上三白眼、四白眼或三角眼(眼形狀似倒三角)的話,更是奸狡之輩,必須小心提防。
唇薄嘴歪
唇薄的人雖不緻大話連篇,但本性較虛假,其言不可盡信;嘴歪者多屬口是心非之輩,有時更會不能自制地出言傷人。
關鍵詞
麥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