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家 筷子 大管家|筷子暗藏致癌物極傷肝 4種筷子洗後含菌量比拼 專家警告:1款比馬桶污糟8倍

筷子暗藏致癌物極傷肝 4種筷子洗後含菌量比拼 專家警告:1款比馬桶污糟8倍

家居

廣告

港人「開飯」通常離不開筷子。筷子清洗過後看似乾淨,但事實上可能潛暗藏大量細菌,甚至有家庭因長期使用帶有毒素的筷子導致全家一齊患肝癌。有研究曾對木、竹、仿瓷及不銹鋼4種質地筷子作測試,發現其中3種細菌含量超標,最嚴重者細菌含量更超標65倍,比馬桶還要骯髒8倍。有專家就提出清洗筷子3大重點,提醒大眾留意。

實測4種質地筷子含菌量 3種超標

台灣東森電視台曾委託輔英科大保健營養系助理教授李政達進行研究,檢測4種材質的筷子在清洗後的細菌含量。實驗中,木筷子、竹筷子、仿瓷筷子及不銹鋼筷子被清洗乾淨後,放入乾碗機烘乾,再塗上無菌水進行採樣,透過冷光儀檢測。結果顯示,木筷、竹筷及仿瓷筷的細菌含量遠超標準值200個單位,僅不銹鋼筷子勉強在標準值內。

帶坑紋竹筷含菌量驚人 較馬桶蓋污糟8倍

研究結果顯示,木筷子的細菌含量為660個單位,竹筷子為350個單位,仿瓷筷子為310個單位,而不銹鋼筷子則為91個單位。李教授指出,木筷表面纖維多縫隙,容易殘留食物殘渣,導致微生物滋生。

進一步研究發現,有坑紋的竹筷子細菌含量高達1.3萬個單位,遠高於無坑紋竹筷子的350個單位,超出標準值65倍。若以細菌數計算,每克筷子含有超過10億個細菌,比馬桶蓋還要骯髒7至8倍。

不當清洗致全家患肝癌 專家提醒筷子成紮洗「超錯」

台灣林口長庚醫院的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節目中強調筷子的清潔和定期更換的重要性。她指內地曾有家庭因使用發霉筷子而全家罹患肝癌,起因正正是筷子上的毒素積聚所致。譚敦慈建議,筷子若出現裂紋或發霉,應立即更換,因為裂縫容易藏污納垢。

譚敦慈建議筷子應逐根清洗,尤其是竹筷子,因其表面有刻紋,需順著紋路清洗。她指出,美耐皿(仿瓷)筷子不耐高溫,容易變形,不宜放入火鍋或滾湯中,並建議使用304不銹鋼材質的筷子。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提醒,美耐皿是三聚氰胺與甲醛的聚合物,雖聲稱耐熱100度以上,但實際上在4、50度時可能會溶出三聚氰胺。他建議美耐皿餐具不應放入洗碗機,並每1至2年更換一次筷子。

正確洗筷子3大貼士

1.定期高溫消毒

每周將筷子放入熱水中1至2分鐘,再放入乾碗機高溫殺菌。但竹筷、木筷不宜放入洗碗機,因材質容易吸水發霉。

2.選購無刻紋、顏色平實筷子

有紋筷子易藏細菌,顏色花哨的筷子可能含有色素等重金屬,長期使用恐損健康。

3.定期更換

筷子用舊或發霉時應更換。